南投縣信義鄉神木、愛國、同富等村的果園及菜園,近來迭遭成群獼猴偷吃,桃、李、甜柿、竹筍、南瓜無一倖免,農民莫不希望農政單位,趕快拿出辦法解決猴患問題,否則光是信義鄉,一年的猴害損失至少上千萬元。
台灣獼猴自從立法保育以來,由於不能捕抓、獵殺,導致族群數量逐漸增多,「獼猴受保育,農民無人保護」,各地農民都相當不滿,四月時,雲林縣曾舉辦「獼猴驅趕」示範演練,雲林縣長呂政璋指出,初步已達預期效果,每年可為農民減少一千兩百萬元損失。
但南投縣信義鄉神木、愛國、同富等村,農民用盡驅趕方式,包括放鞭炮、敲鑼等都不管用,有人把死雞掛在樹頭「殺雞儆猴」,雖有點效果,卻又很不衛生,只能束手無策。
不但不怕驅趕,猴群少則十幾隻,多則近三十隻,「猴多勢眾」,農民也有所忌憚,猴群大清早及傍晚出現最頻繁,牠們根本不把狗放在眼裡,有時還猛搖竹子示威。
南投縣政府保育科說,台灣獼猴屬保育類,縣府不可能捕獵,不過野生動物保育也有但書,獼猴若侵害農作物或危害民眾安全時,民眾可自行捕捉防制,「只要有危害的事實,縣府不會處分民眾」,但所謂危害的事實,如何認定?農園、果園被偷吃破壞到什麼程度,才能捕獵?
高雄市壽山也常傳出人猴大戰,高雄市建設局曾多次行文農委會,要求把台灣彌猴從保育名單剔除,甚至要求為彌猴結紮,但執行不易,保育團體也反對,部分農民批評保育團體「事不關己」,只會說理論。
獼猴族群日益增多,主要是因棲地及食物量不足,彰化縣八卦山保育協會建議,在保護區種植彌猴喜歡吃的果樹,提供充裕的食物,或在政府補助下,「開放」部分果園給彌猴。
不論如何,獼猴問題已相當嚴重,而且驅趕已無效用,政府必須跨部會研擬根本防範之道,至少要保護農民避免損失。
鍾啟政(南投市/基層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