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眼科醫師術前應主動告知民眾LASIK手術的風險。」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最近發出公告,要求眼科醫師術前告知LASIK雷射近視手術風險,在美國眼科醫學界引起矚目,就連相隔半個地球的台灣也感受到這股「關切」之意。
FDA十幾年來的觀察與分析發現,LASIK(雷射層狀角膜成型術)手術的術後風險包括:視力模糊、雙影、眩光,甚至可能導致心情沮喪引起的憂鬱等精神官能症。雖然很多醫療器材廠商及眼科醫師一再說明,併發症的機率可以降到最低,嚴重程度也不高,但若未在術前說清楚、講明白,醫病雙方對手術結果的認知難免有落差,因而導致糾紛。
LASIK是一種透過雷射汽化手術,將角膜切除一層而達到矯正視力的效果,由於手術時間短,可矯正的近視度數又可從兩、三百度到一千多度,範圍相當廣,十多年前引進國內後,立即掀起旋風,坊間標榜專攻LASIK的連鎖眼科診所一家家開幕。
但激烈競爭下,手術費用一降再降,有些業者甚至推出兩萬元有找的超低價手術,對上門求診的近視族來者不拒,不管對方是否適合接受LASIK手術,一律安排上刀,做了再說。結果陸續出現術後併發症而導致醫療糾紛。
前林口長庚醫院眼科部主任蔡瑞芳認為,LASIK是侵入性且不可逆的手術,FDA的做法給國內眼科醫界一個警訊,國內眼科醫師應改變觀念,術前一定要善盡告知責任,把LASIK的優點及風險,詳細告訴患者,以減少醫療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