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行政院經建會昨天發布九十四年第四季「台灣住宅需求動向調查」,發現全國房價年所得比達到六點九倍,平均每人要不吃不喝近七年才能買房子;台北市民眾更要不吃不喝九年才能購屋。
經建會副主委張景森表示,政府有鑑於過去房地產景氣大起大落,消耗許多社會資源,因此經建會推出住宅動向調查,希望以更透明資訊,在房地產景氣出現轉折時,提醒建商有所節制。
張景森強調,在房價年所得比下降到五倍以下前,台灣民眾應用「不買房子」來抵制。
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指出,九十四年第四季房價年所得比為六點九倍,不僅較九十三年同期五點九六倍上升,也是九十一年、九十二年開始調查以來的新高,其中台北市去年第四季更已高達八點九倍,顯示房價上漲速度高於所得成長速度,造成民眾購屋負擔加重。
此外,調查也指出,九十四年第四季房價信心綜合指數為九十九點一五分,是九十二年第三季以來首度下降至一百分以下,創近二年來新低,其中長期房價信心更下降至九十二點零九分,顯示市場對未來一年發展信心不足。
報告分析,對未來房價信心偏弱,主因是,全國房價年所得比已攀升至六點九倍的新高水準,而且國民所得並未明顯增加,需求面減緩,對供給面形成隱憂。
國土規畫及不動產資訊中心表示,目前自住需求仍為市場主流,中古屋需求仍占多數,但合計新成屋及預售屋需求仍超過五成,而平均購屋搜尋時間增加至五個月,顯示購屋者多持觀望心態,加上購屋負擔持續增加,對需求面動能將形成隱憂。
張金鶚說,除購屋負擔加重外,調查也發現,至去年第四季止,購屋者使用央行優惠房貸比率僅百分之四十三點一,吸引力未較一般銀行強;已購屋未使用優惠貸款,全國總比率是百分之五十,也就是一半購屋者未使用優惠房貸,不少人改以買總價較低房子為主。
張金鶚說,中央銀行有必要思考,補貼利率額度的資源,應該要更有效利用,讓買不起房子的人,也能夠買得起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