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個家長團體呼籲政府由民國一百零一年起,推動十二年國教,主張政府應將教育經費由總預算百分之二十一點五,調高至百分之二十二點五,十年內每年兩百億元專用於十二年國教。
台灣實施十二年國教的時機愈來愈成熟,因為延長九年國教已有四十年,這些經驗是珍貴的,若實施十二年國教可資遵循與依據,但十二年國教不只是改變入學方式,不只是免試入學而已,這就先從「十二年國教元年」來說。
之所以要求從一百零一年起推動,因為在少子化衝擊下,那一年起的十年間,我國十五至十七歲的人口,將由九十四萬掉到六十一萬,換言之,每年學生人數將由三十一萬銳減至二十萬,政府的津貼壓力將因此減輕。
因此,調高教育經費預算,理由就在這裡,十年內每年兩百億元專用於十二年國教,就可因「量變」而影響造成「質變」,使每名學生獲得的教育資源增加,而達到教育的精緻化,各地教育資源平均分配,達到平均化。
其次,今年基測有三十一萬五千多名考生,預估招生缺額仍將高達五、六萬人,教育部如果狠不下心減少學校的招生名額,缺額會持續下去,直到現在的國小五年級以下,人口數銳減至二十萬,到時候真正招生不足,卻已應變不及。
再者,台灣在過去二、三十年間,積極發展各地的高中職,在數量與品質上已可滿足,單以普通高中為例,從原來較多「普通高中」(升學導向)走向更多的「綜合高中」(有職業類科)、「專業高中」(科學、藝術、體育)、「完全中學」(國中與高中併校)等。
而高職與五專前三年(護理專科)也在各地發展,而且愈來愈受到國中畢業生與家長歡迎,因此後期中等教育(高中職三年)在台灣已辦學有成,受到全社會之肯定與信賴。
基於少子化、經費充裕、高中職逐步轉型等因素,推動十二年國教可說已是時候了,教育部和行政院應加快腳步。
謝力真(台南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