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長者認為「糯米難消化」,吃粽子容易「拉肚子」!國泰醫院腸胃內科主治醫師劉禎炅指出,其實這只說對了一半。原因是,由於端午適逢季節交替,加上糯米的確不好消化,才會導致端午節前後,成為腸胃門診高峰期。
劉禎炅表示,糯米經蒸煮後,黏度大增,相較於呈顆粒狀的米飯,進入胃部後,糯米與胃酸接觸的表面積較米飯小,導致胃必須分泌更多胃酸,才能順利消化糯米。
以消化所需時間相較,糯米比起米飯須多半個小時至一小時,才能在腸胃排空,過量糯米會耗時更久,造成胃酸長時間刺激胃黏膜,讓人出現胃部灼熱、上腹部悶脹等不適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嘔吐。
有位曾進行過上腹部手術民眾,端午節後肚臍部位劇烈疼痛、排便不順,俟求助劉禎炅醫師後發現,該名病患因食用過多粽子,導致腸阻塞的舊疾復發。
劉禎炅提醒說,上腹部曾開過刀的人,腸胃排空效率原本就比正常人差,想吃端午節粽子淺嘗即可,食用過量,極可能誘發腸阻塞。
劉禎炅指出,粽子油脂含量普遍過高,進入消化系統後,須靠膽囊分泌膽汁分解,容易造成膽囊劇烈收縮,讓膽結石患者的膽結石位移,甚至卡在膽管,引起膽囊發炎、胰臟發炎等毛病。
劉禎炅說,膽結石患者若食用粽子過量,可能導致結石症狀加劇,胸骨下方、右上腹等處劇烈疼痛,甚至從前胸痛到背後,嚴重時還會引起噁心嘔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