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以後,時常不明原因暈眩,有天早晨在住家附近公園運動時,甚至眼前一黑昏倒在地,送到醫院急救後,醫師診斷說是「更年期毛病」,經轉院醫師判定需終身輸血,讓我的人生從彩色變黑白。
從那時起,我只要爬樓梯就會喘得很厲害,後來檢查發覺:血紅素濃度低於正常人的十二到十六,只剩下四;血小板指數也異於常人的四二○萬到五四○萬,只有一萬多。
中醫西醫四處求醫
醫生說,得病的原因很多,但都要終生輸血,所以可向社會局申請身心障礙手冊,可是我領得很不情願,畢竟,一輩子都沒什麼大病,怎麼會臨老反而得了這種怪病?
這中間,我曾看過中醫師,醫師把脈說,我這是血液問題,慢慢調養就會好,可是吃了一年多的中藥,病情一直未見改善,我決定還是回過頭來看西醫。
後來,我去向血友病名醫沈銘鏡求診,他安慰我:「這不是絕症,可以治好啦。」讓我的心整個放鬆下來。
不是絕症頓時寬心
沈教授說,我罹患的是「再生不良性貧血」,屬染色體病變造血不良,也可能是過去工作時心理壓力太大,退休後雖然壓力減除,但多年累積的壓力還是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所以才會嚴重貧血。
經過沈教授的醫治,我的血小板漸漸恢復正常,紅血球和白血球的數量也逐漸正常,最後,就完全不用再輸血了。
血小板無力好無奈
在求診過程中,我曾遇過一位大學美術系學生,她的情況是「流鼻血一流十幾小時」,聽起來真的很嚇人。原來,她得的是「血小板無力症」,也就是說,雖然血小板指數正常,但因血小板不具功能,很容易就胃出血、流鼻血,或傷口流血不止。像她這種情形,就真的要一輩子接受輸血了。
血液疾病原因複雜
更不幸的是,這位年輕的女孩小時候發病時,很多醫生還不知道這種罕見疾病,還好台大醫院小兒科教授林凱信、基因醫學部主治醫師胡務亮不斷幫她爭取,最後才拿到重大傷病卡,不必再為醫藥費擔心。
另外有一些病友,因為脾臟阻擋血小板流通全身,或肝硬化太久,血球破壞很多,貧血得很嚴重,便在醫生的建議下,把脾臟給切除了,但手術後,有些人的血小板指數,並沒有因此提升,只好一邊打免疫球蛋白,一邊到處打聽偏方,希望能靠食補提升血小板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