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家書經典名句】好漢打脫牙和血吞

文心工作室 |2009.05.15
5878觀看次
字級

名句誕生

李申夫嘗謂余慪氣從不說出,一味忍耐,徐圖自強,因引諺曰:「好漢打脫牙和血吞。」
~同治五年十二月十八日夜致沅弟

讀懂名句

李申夫曾經說我動氣的話絕不說出口,只是一直忍耐,並且不斷努力,所以用諺語說我是:「好漢打脫牙和血吞。」

名句故事

這是曾國藩寫給弟弟曾國荃的家書。曾國藩信上說:「然困心橫慮,正是磨鍊英雄玉汝于成。」「困心橫慮」是一句成語,心意困窘、思慮受阻,比喻處心積慮、費盡心思。這是曾國藩鼓勵弟弟在遇到瓶頸時,當成是一種考驗、磨鍊,才會成大器,並且提到李申夫這個人曾經看透自己。李申夫發現曾國藩情緒性的話絕對不說出口,曾國藩也承認,「好漢打脫牙和血吞」這句話就是他堅定意志的訣竅。

李申夫是拜在曾國藩門下最久的學生,即使軍事告急時,李申夫依然不離不棄,堪稱是最了解曾國藩的人。(《清稗類鈔‧師友類》)

曾國藩在另一封寫給國荃的家書中便說:「申夫閱歷極深。若遇危險之際,與之深談,渠尚能於惡風駭浪之中默識把舵之道,在司道中不可多得也。」意即李申夫的見識豐富、經驗老道,如果遇到危險的時候,可以跟他商量,他在很危急凶險的時候,仍能掌握住方向,這是很少見的人物。

「好漢打脫牙和血吞」是湖南當地的俚語,也可以說成「打了牙肚裡嚥」,而「和血吞牙」是這句話的成語表達方式。

歷久彌新說名詞

能把牙齒咬碎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歷史上卻真有其事。

唐朝睢陽城將領張巡帶兵防守叛軍安祿山的攻打時,只要看到安祿山來勢洶洶,他就會慷慨激昂地大呼喝士兵,以提高作戰的士氣。也由於張巡過於激憤,往往眼睛都會瞪出血來,牙齒也會咬得咯咯作響,甚至碎了。然而,安祿山還是攻陷睢陽城,張巡成了俘虜,安祿山的手下尹子奇便親自去探望張巡,並問他為什麼會「瞪裂眼角,咬碎牙齒」。張巡回答:「我想吞掉你們這些叛賊,可惜力不從心!」尹子奇好奇地打開張巡的嘴巴檢查,果真看見張巡只剩下三顆牙齒(《舊唐書‧張巡傳》)。這就是「張巡嚼齒」的故事。

「好漢打脫牙和血吞」說的是一個遇到瓶頸能夠忍辱負重,以達到最後目標為原則的處事態度。相反的,也有人遇到失敗、挫折,可以用瀟灑的方式來面對。漢朝有個「墯甑不顧」的故事。所謂「甑」(音ㄗㄥˋ )就是盛飯用的容器。話說漢朝時有個人叫作孟敏,他肩上扛的瓦罐掉到地上,他卻頭也不回繼續往前走,這個場景被當時的名士郭泰所看見,郭泰便向前請問孟敏為什麼罐子破了卻不管,孟敏說:「都已經破掉了,回頭去看它有什麼用呢?」這個回答讓郭泰不敢將孟敏視為等閒之輩,便花了時間與之交談,並鼓勵他繼續求學。十年後,孟敏果真成了當時的大學問家。(《後漢書‧郭泰傳》)

(商周出版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