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俊」就是含笑,當我們克制不住要發笑,便說:「這件事讓我『忍俊不住』。」或者:「他那縮著頭、弓著背,走路外八的樣子,讓人看了『忍俊不住』。」
在辭典裡,其實找不到「忍俊不住」這個成語,只有「忍俊不禁」,但兩者意思相同,都解釋為「忍不住的笑」。
《文明小史》第三十四回:「毓生『忍俊不禁』,把來一一記下,著了一部濟南賣書記,誹笑這班買書的人。」
《孽海花》第六回:「一會豎蜻蜓,一會翻筋斗,雖然神出鬼沒的搬演,把個達小姐看得『忍俊不禁』,竟濃裝豔服的現了莊嚴寶相。」
忍「俊」不住常常被誤寫成為忍「悛」不住;其實「悛」,音「ㄑㄩㄢ」,意指改過,例如「悛改」,一般所說的「怙惡不悛」,指「有過錯卻不肯悔改」,完全沒有「忍不住笑」的意思,所以不能用忍「悛」不住。
「俊」、「悛」的錯寫,應該是字形相似所造成的,使用時不可不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