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堂堯台北報導】氟氯烴(HCFCs,氟氯碳化物)對臭氧層的危害日益嚴重,環保署配合「蒙特婁議定書」的新決議文規定,將針對現行「氟氯烴化物管理辦法」修正,使國內氟氯烴相關產品的消費量在明年削減為基準量的百分之二十五,至二○二○年後,降至百分之零點五。
氯氟碳化物廣泛用在清潔劑、冷凍劑、發泡劑、抗凝劑中,很難被分解,在太陽紫外線照射下,會分離出氯氣自由基破壞臭氧,一個氯原子可以破壞近十萬個臭氧分子,對環境破壞力強大。
環保署空保處一科科長吳政道表示,台灣雖非「蒙特婁議定書」的簽約國,但國內在二○○五年後已不再生產氟氯烴,相關產品全部仰賴進口,而決議文中對不遵守規定的國家都有嚴格的進出口限制,基於國際經貿考量和環保趨勢,主動配合決議文相關規定。
他說,在相關產品中,台灣只有冷媒仍有相當的進口量,禁用時程也會較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