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縣的林同學問:美國職籃球星穆湯波日前因膝蓋韌帶撕裂傷,結束他十八年的球員生涯,請問這種傷勢很嚴重嗎?
衛生署新竹醫院骨科醫師施國正指出,膝關節是由股骨與脛骨的關節面所構成的,股骨與脛骨之間的平面並不足以維持關節的穩定度,它必須靠韌帶與周圍的肌肉與肌腱的作用才可以維持穩定。
側韌帶就長在膝關節的內外兩側,內側韌帶由股骨內上踝到脛骨內側,而外側韌帶由股骨外上踝到腓骨頭,就在膝關節囊被的外面皮膚之下。因此膝關節的側韌帶在車禍或運動傷害的時候便很容易受傷,因為力的傳遞直接達到韌帶或骨骼。
在膝關節外面可以對抗內彎或外彎的韌帶就是內外側韌帶,分別位於膝關節的內外兩側的正中央,其附著點正巧在關節間隙的上下兩側;而在膝關節內是前後十字韌帶,而它們的作用是在關節受到外力時,可以保持膝關節的前後穩定性。
內側韌帶的受傷通常其外力是由外側方向而來,外力直接施加在膝關節外側,內側的韌帶被用力拉扯,當其張力超過韌帶所能容忍的程度,則韌帶會造成裂傷或拉傷。
常見的例子是運動或打球時,膝關節外側受到嚴重的撞擊。至於外側韌帶的傷害則較少見到,通常是一種單純的由內側來的施力,將外側韌帶用力拉開而造成受傷。內側韌帶的受傷常合併膝關節旋轉的力量,如此會造成膝關節內半月軟骨或十字韌帶的受傷。
X光檢查通常是正常,除非有韌帶的撕裂性骨折,這時候才可以看到骨股踝、脛骨或腓骨頭附近有骨的碎片掉下來。
單純的內側韌帶斷裂的治療,通常採取保守的方法。對第一度的韌帶受傷,一開始可以採取休息、冰敷、抬高、壓迫的原則,加上使用柺杖助行及藥物的治療,幾星期之後大多數都可以復原。
對第二度的韌帶受傷則可以使用可讓關節活動的支架做保護,並鼓勵病人儘早做關節彎曲與伸直的活動與承重的訓練,即步行時可以加重量於患肢的關節。
對第三度的韌帶受傷,則膝關節的活動支架可能要帶上更久的時間,可能達三、四個月之久,一般四到六星期之內可以逐漸恢復膝關節的承受重量。
復健的治療也不可少,包括關節活動的訓練如踩腳踏車、股四頭肌與大腿伸肌的肌力訓練。(記者李宇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