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船 放下羈絆 遨遊四海 追求屬於自己的冒險

記者李宇政報導 |2009.05.02
1097觀看次
字級

藝術家劉其偉之子劉寧生領航的彷古明代帆船「太平公主號」,四月二十六日在蘇澳港外海疑遭賴比瑞亞籍油輪攔腰撞上,讓劉寧生往返太平洋的世界紀錄「功虧一簣」。劉寧生的夢想雖然無法實現,但卻讓國人注意「風帆」這項運動。

到底帆船有什麼魅力,在科技如此進步,舊事物被淘汰的情形下,仍然讓許多人魂縈夢牽、迷戀不已?

台灣帆船網站長王于仁表示,十五、六世紀以前,地球是圓是扁還不可知的時代,人類無窮的好奇心總會驅動一些偉大的冒險家,想盡辦法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面對大海的多變與看似無邊無際的遼闊,探險往往是九死一生、前途未卜,但前仆後繼的勇士們,從未止息過,而驚險的探險故事也永遠被流傳與歌頌著。」王于仁說,當新世代來臨時,地球的神秘面紗已被揭開,但人類的夢想與挑戰,也因帆船時代的結束而被封印在懷念中。

血液裡潛藏冒險精神的人一看到帆船,立刻就會被挑起體內深處的野性與悸動,期待乘風破浪去尋求一個屬於自己的冒險。

當一葉扁舟航行於海洋,面對著神呼鬼吼的狂風,船隻在數層樓高的巨浪間拋上拋下時,人類就會領略到面對大自然時,自己是如何的渺小。在這生死交關之際,人跟神無比的接近,風平浪靜之後,航海者宛如歷經一場重生的蛻變,領略到一種前所未有的生命狂喜。

雖然帆船特殊的構造一般都能讓人深入狂暴大海全身而退,但這並非代表人能在大海上恣意而行,每種船隻都有它承受的極限,所以航海前必須審慎規畫航行路線及航行季節,並隨時接收氣象資訊,在風暴形成前即時脫離可能的威脅範圍。

「人類在大海中,學會如何敬畏大自然,並如何生存下來。」王于仁強調,一旦你上路,是無法回頭的,只能鼓起勇氣面對這一切,這種一再面臨恐懼害怕卻又成功通過考驗的喜悅,無疑的會對人的心智靈魂一再地淨化與提升。

而當風和日麗,只有自己一艘船靜靜的畫過碧海藍天時,一切如此寂靜,如此優雅與恬靜。每一道夕陽,都是如此神聖而莊嚴,每一個晚上的星空,都是如此的神秘與悠遠。所以,帆船對人類,實在是一種致命吸引力,也難怪它會成為一種精神圖騰了。

帆船還有一些構造上的特點,就是帆船只靠風力便可前進,不必裝上龐大的燃料箱及內燃機(其實還是有,但小很多),如此便可騰出很多空間來存放遠航所需的飲水及食物,也可布置出基本的起居空間,所以它能成為在大海上的家。

靠燃油,除了可節省大量金錢外,也代表了全然的解放與自由,四海任我行,愛去哪裡便去哪裡,不用怕航行到那個無人地區沒地方加油,也不必擔心機械故障而漂流在大海之間。

此外,帆船的構造因有壓艙龍骨,重心極低,像個不倒翁一樣,所以比一般船隻更能適應惡劣海況而安然度過危機。

王于仁引述劉寧生說過的話,「沒走出去,還不知道海上的游牧民族如此之多。」歐美國家許多民眾,莫不把能夠駕著帆船遨遊四海當成人生最大的夢想。所以一旦工作存夠錢後,他們便立刻辭掉工作,買一艘能力負擔的起的帆船,遨遊四海,以船為家。

「我們常在好萊塢的電影上看到,很多人期待一夜致富後,就是買一艘帆船環遊世界,事實上就是歐美人心的寫照。」搭船出遊很難嗎?其實一點也不!王于仁說,因為常常有船需要同航的夥伴來分擔航行工作,因此免費航海機會也是很多的,還有很多年輕人到處跑單幫加入別人的旅程。

只要能夠暫時放開世俗的羈絆,大海隨時等著接納你進入她的懷抱,實現航海的夢想並非那麼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