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誕生
弟軍中諸將有驕氣否?弟日內默省,傲氣少平得幾分否?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吾因軍事而推之,凡事皆然,願與交勉之。
──咸豐十年九月二十三日致沅弟
讀懂名句
沅弟軍中諸位將領有驕縱之氣嗎?弟每日內默自反省,傲縱之氣有稍平復幾分嗎?天下古今的庸俗人,都是因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子,都是因一「傲」字致敗。我由軍事推論,凡事都是如此,願和諸弟互勉。
名句的故事
這封信是寫給弟弟曾國荃的。國潢和國荃時有驕傲的姿態,特別是國荃,他在為朝廷建立功勛之後,幾乎是目中無人了。這樣的處事態度讓文正公十分擔心,於是多次藉由書信訓勉告誡國荃,期望他能有所省悟改進。
關於懶惰、驕傲的告誡,以及勤勞、虛心的勉勵,在整部家書中俯拾即是。文正公曾說:「吾人為學最要虛心。嘗見朋友中有美材者,往往恃才傲物,動謂人不如己……傲氣既長,終不進功,所以潦倒一生而無寸進也。」又說:「京師子弟之壞,未有不由於『驕』、『奢』二字者。」更多的是自我檢討:「余在軍多年,豈無一節可取?祗因傲之一字,百無一成。」進而積極地說明:「至於作人之道,聖賢千言萬語,大抵不外『敬』、『恕』二字。」「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幾分,未有不興。」如此用心良苦地勉人並自勉,充分發揮了家書的重要意義。
守勤敬以成事,落惰傲而致敗,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孔子曾說:「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更把「驕樂」歸於損者三樂之一。子夏也曾說:「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以此寬慰司馬牛之失去兄弟。至於佳句「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即是韓愈化身為太學老師,在〈進學解〉一文與學生共勉的名言,在在都突顯持敬守勤的要義。
新說名句
明代書法家文徵明諸體皆善,尤工小楷。他是吳門四才之子一(其他三位為祝允明、唐寅和徐禎卿),然而他並不是一位天生的才子,他幼年遲鈍,成功之關鍵,只在於學習特別下工夫。他數十年如一日,全心投入書法的臨摹和創作,從不滿足於既有的成就。八十八歲時所寫的〈小楷真賞齋井序〉,依舊骨力遒健,楷法精準,這在中國書法史上是極為罕見的。
民初畫家齊白石作品雅俗共賞,有人問起祕訣,他笑道:「要每日作畫,不教一日閒過。」齊白石從十五歲開始學畫,由於家裡貧窮,白天幹活,只有晚上的時間能讀書作畫。自十五歲至逝世八十多年間,每日作畫,從不間斷。
蘇東坡堪稱中國第一大才子。仁宗皇帝譽為宰相之才,英宗皇帝要破格用他,文壇領袖歐陽修要「避路此人出一頭地」,感嘆「更三十年,無人道著我也」,連烏台詩案要治他於死罪的李定,都不得不由衷地佩服他的文才。然而他性情豪闊,拙於應付世俗,於是大量詩作被蒐集、被誇大地曲解,而被捕入獄,歷時四個多月的拷問、詬罵,裁下貶謫黃州。這一切,恰如東坡所作〈賈誼論〉中所言:「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遺俗之累。」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與朝廷爭勝耳。」
勤以成事者且見徵明、白石之用功;而才高如東坡者,只因光芒外露,便幾至成敗,更遑論以才能驕人之人了。
(商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