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昶綜合外電報導】中國河北省臨漳縣,為道教《道藏》記載的「古之真仙」、縱橫家的鼻祖鬼谷子故鄉,近日出土一口約二百公斤的寺院大鐵鐘,經中國社科院考古專家鑑定,為唐代寺院遺物,屬國家珍貴文物。
臨漳因臨漳河而得名,古稱鄴,曾為六朝古都。該鐵鐘是臨漳縣河圖村村民,在漳河河道取沙時挖出,高一百二十公分、口徑九十公分、壁厚二公分,重約二百公斤。上有一對小鐵獅組成的鐵紐,因此稱為雙獅紐鐵鐘,印證了北朝時期鄴城為佛教聖地的歷史記載。
北朝時,臨漳是佛教聖地,有僧眾八萬,寺院九百座及鬼谷子祠。現今邯鄲市臨漳縣文物保管所珍藏了諸多古銅佛像、銅鎏金佛像、石佛像等國家一級文物。
今年三月,臨漳發現一對明代雌雄石吼。考古專家說,石吼動物造型,可能是古代石獅的演變,形成的年代應為明朝中晚期,明代石吼的發現,顯示在明代以前,漳河河床曾是村莊或寺院、驛館建築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