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與讀書向來是中國人自古以來最注重的兩大主流。以農立國的中原漢民族,向來說的是「人不親土親」、「有土斯有財」、「要怎麼收穫便怎麼栽」,天生萬物滋養生靈是個牢不可破的觀念,因此,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農人是穩定社會經濟的重要力量,虛耗時光放任土地荒瘠的疏懶行為是不被容許的,因為荒廢土地而沒有收成,導致倉廩空虛,其後果是顯而易見。有田不耕簡直是不可原諒的事。
而讀書就跟種田一樣的重要,從孩童起就要上私塾啟蒙識字,一直讀到通過鄉試、會試等等的大關,甚至任位高權重的大官時依然手不釋卷,保持著讀書的習慣,因為黃庭堅說得對極了,中國人老覺得「三日不讀書,則言語乏味、面目可憎」,不但是面目可憎,而且會俗不可耐,最重要的是,變成一個駑鈍愚笨的人那可就無藥可救了,因此,「有書不讀」跟「有田不耕」一樣,都會遭人訶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