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流行一句話:「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觀世音菩薩一直是中國民間信仰最受歡迎的一位。藝術家也常常以此為創作題材,因感念菩薩的悲心與願力而有此篆刻創作。
這是以「菩薩低眉」外在的形式來表達其悲心,除此之外隱藏另一層內在意義。菩薩低眉,無關看與不看,主要是在傾聽。低眉其實在傳達菩薩傾聽的形象、聞聲救苦的悲心,而最為低眉的就是觀世音菩薩。
菩薩低眉有一則故事:
隋朝有位史部侍郎薛道衡,一日去鍾山開善寺參訪。偌大的寺院裡卻一片寧靜,寺中每位出家眾都善盡本分,各司其職。或在林蔭下漫步,或在禪堂中打坐,或勤於灑掃應對,個個舉止安詳,神態自若。
彼時,薛道衡仔細觀察寺中的一景一物,若身處人間淨土。恰巧有位小沙彌從大殿向庭院走來,薛道衡趨前突然問小沙彌:「金剛為何怒目?菩薩為何低眉?」
小沙彌雖年幼,卻不假思索立即回答:「金剛怒目,所以降服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慈悲的觀世音菩薩那樣低眉,是靜靜地傾聽,極專注,極誠懇,給人以心靈無盡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