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電影院--尋找幸福的起點

蘇蘭 |2006.03.23
805觀看次
字級

只有六歲的小凡亞,即將被一對有錢又有愛心的義大利夫妻收養。這是他一生中脫離當代俄國犯罪及貧窮生活的最好機會。但原好友穆辛被領養離開孤兒院後,穆辛媽媽來看他撲空又受辱,竟臥軌自殺,讓凡亞擔心自己母親有重蹈覆轍的可能。於是,一個意念堅定的孩子,讓我們看見他吃盡千辛萬苦、完成不可能任務的勇氣和智慧。

此片帶給我們感動之餘,家長帶著孩子一起觀賞時,還可注意幾項可學習的軌跡:

1.多種外語的交替出現:片中俄語、義大利語、以及俄義雙方溝通時所使用的英語交錯,顯示英語確是世界當今共通的語言。

2.認字讀書的重要:小凡亞要踏出孤兒院,第一步必得認字,否則自己的檔案或路名、火車班次起訖點…都無法辨識。他為識字付出的代價和歷程,孩子們可借鏡反省。

3.所有成人幾乎都會對凡亞不設防的說真心話:從穆辛媽媽的臨去告白、酗酒院長的飛行夢碎、卡揚老大的家庭秘密、收容所老人的歷史道白、上校司機的挫折人生…處處宣示:只有面對純潔,人才能誠懇真純以對。

4.有主見有毅力才能成事:小凡亞一心尋母,除了能不畏艱難、堅持到底,有主見也讓他逢凶化吉,這可由他挑選紅外套,毅然為惡少放棄,就能看出。

5.得到因了解而感動的真心喜樂:冰天雪地的艱苦生活,在主角邁向尋母之旅後,流暢轉向緊湊的冒險故事。從此,劇中每一位人物、每一個細節、每一句對白都不要放過,越後面越緊湊精采,才能處處了然!

導演安德列克拉夫契可表示,「儘管電影故事繞著瓦尼亞這位小男孩打轉,卻不能說這是一部兒童電影,因為這部片主要是拍給大人看的。」我們想在電影中反映出這樣一個現實問題,並提醒時下的父母,應該要為孩子的命運和將來負起責任。
故事主人翁小男孩凡亞松賽夫的姓,在俄文裡正是「太陽」的意思,編劇杜斯妥也夫斯基藉由在故事中發光發熱的小太陽,照亮存在於現實世界當中的愛與希望。

現年十歲的小童星柯里亞史比里道諾夫,是來自聖彼得堡的小學生,全片主要場景在聖彼得堡市郊的小城列沙格勒的一所真正的兒童之家拍攝,而片中許多小演員都是兒童之家裡面的小朋友。

這電影與時代、國族等元素交相影響後的真實感觸就是:孩子再怎麼壞,其實也只是個渴望有家的孩子。就像卡揚碰到了想要收養孩子的夫妻時,會馬上拋棄自己醜陋的行為跟舉止,為那對夫妻服務,這時的他,真的就像一個單純的小孩,希望自己被注意、被青睞。

沒有好萊塢童星的油腔滑調,孩子們生動自然的演技,分分秒秒揪緊觀眾。

小凡亞追尋自己的心意,不是傳統上認為「聰明」的選擇;他是不是也間接地暗示了我們─面對未來、必須追尋自己真正的心意。

苦盡甘來時,小凡亞滿心喜悅的站在陌生門前,撫平混亂的頭髮,露出發自內心的微笑,生母是否會接受他已不重要,他因信念成真、單純直接的微笑呀,叫人一直一直盯著他看,然後忍不住祝福這個勇敢、堅毅、靈巧、貼心又聰明的靈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