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台北市房價狂飆,有孩子的年輕家庭買不起,人口嚴重外流台北縣,加上少子化,學區沒有新學生,許多國小面臨招不到新生的窘境。
內湖區大湖國小在四、五年內,全校從六十七班驟降到四十七班,情況還在惡化,可能降到三十六班,而一年級新生每班只剩十七人,今年甚至會降到十四人。大湖國小絕非特例,台北市這樣的學校正逐漸增多。
從都市社會學來看,歐美日等先進國家已經歷一波波都市人口外流的衝擊,許多大都會的住宅愈來愈貴,許多老舊住宅紛紛拆掉改建辦公大樓,城市逐漸變成純商業區、辦公區,到了晚上,上班族、逛街人離開,整座城市就像個黑夜城,加上住宅區漸漸減少,也日益不適合居住。
這愈發促使家長搬離城市,住到郊區或鄰近衛星城市,尤其大眾捷運系統發達的城市,地鐵、捷運可方便輸運旅客,孩子在郊區或鄰近衛星城市就學,父母在城市上班,這種情形愈來愈普遍,使許多學校也都成了名副其實的迷你學校,甚至是「森林小學」,「水泥叢林」裡的小學。
以北市房價來說,從二○○三年SARS過後狂飆,連工作多年的五十歲以上的上班族也負擔不起,北縣林口、三峽每坪只要十多萬元,僅北市的四到五分之一,負擔相對輕很多,加上捷運各線陸續動工、通車,人口當然外流。
據內政部戶役政資訊為民服務公用資料庫,人口統計電子報第「一八八七」號公布,今年三月北縣人口增加三千三百八十五人(約百分之零點零九),北市人口減少三百五十三人(約百分之零點零一),就可以印證。
再從都市社會學觀察,「人口擴散」屬於「新市鎮開發」,但全世界的新市鎮開發已有逐漸式微趨勢,都市人口近十幾年來又慢慢回流,方法即是都市更新、都市再生,這是最新潮流。
數十年的都市發展後,全球都市人口已達總人口約八成,但成長正逐年趨緩,估計最快十年後,都市人口將屆零成長,因此,政府的都市發展政策面臨重大變革,亦即需捨「都市擴張主義」,回歸「市中心主義」,大規模推動都市更新。
歐美經驗未必能移植台灣,但同樣以大湖國小為例,為免招不到學生,台北市政府被迫開放北縣汐止學生免遷戶口跨區就讀,這也許是「市中心主義」的開端,不過結果有待觀察。
莊玉璋(北縣三峽/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