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隊中生、旦、淨、末、丑各種角色,都難不倒王海玲,可說是全才型演員,不過王海玲爆料,自己小時候是以武戲為主,嗓子不是很好,直到畢業,心想,武戲需要體力,演戲生命無法持久,但是唱功戲,可以永遠表演下去。王海玲知道自己的嗓子不好,後來就隨在大陸外號叫「老少迷」的乾旦周清華老師學唱,每天中午大約三點多鐘到豫劇隊向周老師請教,每天一小時周清華說戲,教唱段、發聲、技巧,差不多花了一年時間,在周老師指導下,王海玲唱功進步很多,尤其是懷大女兒時,八個月不能練功,她就專吊嗓子練唱,才練就今日的金嗓。
「自己今天的成績就是靠努力得來的」王海玲如此認定,可惜雖然會的戲很多,卻無法傳承給一個學生,因為全才演員並非日日有;就以花旦戲「抬花轎」來說,蕭揚玲就無法像王海玲展現活潑俏皮的戲感,王海玲指出,蕭揚玲在台上緊張唸白很快,聽起來就會有些聒噪,這齣戲其實在台上要很輕鬆才可演得好。王海玲笑說至今最不滿意蕭揚玲的就是這齣戲,「並未得到老師真傳」,王海玲強調,戲要多演,以累積經驗來增強演技。 (記者邱麗玥攝)
王海玲計畫將自己擅長角色規畫分類出來,看適合哪位學生就傳給他,像是重唱腔的青衣戲大多教給蕭揚玲,花旦戲就教給另一位學生謝文琪。王海玲說,比較難演的像是「抬花轎」、「棒打」等潑辣戲,學生很難抓到戲的精神。蕭揚玲曾跟著大陸老師學一齣戲「表花」,短短一個月就學得有模有樣,王海玲百思不解,後來體悟凡有一定方法可循的戲好學,反倒像「抬花轎」這類戲,則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因為戲需加入演員自己個性相互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