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八十九年,「豫劇皇后」王海玲對外宣布,她收了入門弟子蕭揚玲,為豫劇的傳承投下心力。如今蕭揚玲都可以挑大樑唱主戲,所以王海玲說:「因為人總會老的,而在能教的時候就應快些教給學生」。 (記者邱麗玥攝)

改變梨園薪傳 從這裡開始
談起戲劇的傳承,王海玲表示,以往老一輩都喜留一手,是怕學生太早出頭會把自己給頂替掉,拖到老了教不動了才想到傳承,這是梨園界的壞習氣,因此王海玲心想,台灣人才不多,資源也不多,不能再有怕學生頂了自己角色的想法,反而要讓好的劇種早有傳人。
豫劇團七十三年招生,整體條件都非常好的蕭揚玲就是那時進豫劇團,王海玲很肯定蕭揚玲肯學戲、聽話,尤其是老師教給她的,下課後會自己不停的練習。
「學戲是非常辛苦的事,除了上課要專心外,下了課更要投入更多心力練習」王海玲說,早年自己學戲時是很辛苦的,老師要求很嚴厲,教戲完全口傳心授,教三遍不會棍子就上身了,因此那時的學生看到老師,嚇得頭都昏了,戲詞也全忘了,有問題也不敢問。
在這樣環境下,王海玲能學一身技藝,她說:「自己愛戲愛鑽研,尤其老師演戲就在一旁偷偷看著,學她一些精髓,像是有些表情、動作,都是私下自己看演出慢慢學的,所以百分之八十的戲都是看來的。」尤其是下課後,別的小孩去玩時,就自己多練習,王海玲表示,在蕭揚玲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愛的教育 培育豫劇新星
由於王海玲學戲有切身之苦,就告誡自己,不可以有多年媳婦熬成婆的心態,將學戲的辛苦,報復到學生身上,因此她教學生儘量說道理,告訴他們這一動作、表情為什麼要這樣做,王海玲指出,以前老師一個動作後,就要學生照著做,多問就煩,「教你就依照我說的做好,哪有那麼多理由,那麼多問題。」學生永遠不知為什麼要這樣表達。
蕭揚玲受到的是「愛的教育」,蕭揚玲說,「王老師沒打過我。」王海玲並不願打學生,只要能說的就用說的來教,就是老師費了半天力氣教戲,他也學會了,卻扭開臉不練習,再上課就忘了,遇到這樣學生王海玲就會生氣打人,王海玲說:「打學生,主要提醒學生要努力。」 (記者邱麗玥攝)
王海玲除了教學認真外,日常生活,她也很關心學生,尤其是要演出那段時間,會注意他們的健康,蕭揚玲說:「有段時間自己很瘦,正好排「金山寺」,王老師會拿綜合維他命給我吃,並盯著每天吃營養食物,晚上喝牛奶保持體力。」
推己及人 讓學生也幸福
「通常王老師演戲,都是別人在旁遞茶水拿毛巾的。」蕭揚玲說:「學生演戲時,王老師比誰都緊張,反而遞茶水給學生,到後台還拿紙巾幫忙學生擦汗。」,王海玲表示,由於自己是演員,知道唱完戲口渴得不得了,這時有口水喝真如甘霖,因此她能了解什麼時候是學生最渴最需要水,幫忙擦汗則為讓他們上台時仍亮麗。
王海玲說:「記得以前唱戲時,你急著要換裝,明明事前都跟管衣箱的說過,等一下要換什麼,要戴什麼,偏偏都忘了準備,自己又急著要上台,真的會氣到忘詞,就因為自己太了解這些狀況,所以學生要趕裝,就會早早為他們準備好」,蕭揚玲邊聽邊點頭表示,自己真的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