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郁秀最津津樂道是她的法國求學生涯,因為在法國和老師的互動,不管是學習鋼琴或其他任何事,都能說老師是全人教育,因為學習地點並不只是學校,包括他家,甚至暑假時還跟著他去度假,早上上課,下午游泳或爬山。
決定出門度假前一個月,老師就開始注意你該吃什麼、該怎麼睡,上台時該穿什麼,凡是生活中該注意的事都教,甚至嚴格要求你多接觸其他領域的東西,例如帶學生看展覽,建議學生看那些書,或是去看那齣戲劇,在看之前教你要準備那些資料,「所以我覺得在法國學習過程,不是老師教學生而是師父教徒弟。」
陳郁秀說:「所以我學到的並不是技巧和音樂,而是他的人生哲學,待人處事,受到老師教導和啟發非常多,所以也覺得自己也應這樣教自己的學生,當回到台灣教學生時,並不是把他們當學生,而是看成是家人,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就連學校教學生也是這種態度。」
由帶學生的心態更擴張到工作領域,文建會、文化總會,及兩廳院,「我會站在他們角度,來做一個領導人,以他們想法來理解希望領導人給自己帶來什麼機會、資源、訊息,或方向,像這樣從另外的角度來思考許多事情。我一生都把這樣理念放在頭腦中,就受到在法國學習的歷程所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