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掌握P波傳遞速度而發展出來的這套預警系統,可在地震發生後的第一時間掌握地震相關資訊。為了讓這套系統更具普及性,吳逸民亦研發出可帶著走的攜帶型地震預警器,相關零件成本大約只要台幣兩千元上下,可說是相當經濟。
吳逸民表示,若這套預警系統裝置可以普及化,未來不只可以安裝在醫院、公司行號、百貨公司等人潮眾多的地方,亦可裝置在捷運、公共汽車等大眾運輸工具上,讓相關單位可以早一點得知地震來襲,即時疏散人群,降低地震災害。
不過,除了建立更準確的地震預警系統外,也有學者認為防災教育等配套措施也是不可少的根本之道。台師大地理系副教授沈淑敏表示,防災教育應該跟著時代與時俱進,例如小時候,大人總是告訴孩子地震來時,要趕快躲到桌子底下避難,但事實上桌子也有可能耐不住強震搖晃而倒塌,因此現在老師都會告訴學生應該要躲在房屋建築主結構下「卡安全」,這也說明了防災教育必須不斷更新,才能真的在緊要關頭發揮成效。
她表示,相關當局應建立跨部會的防災教育機制,讓學校老師隨時可以透過研習、受訓等方式來「update」防災教育的最新知識與逃生方法,而學校也要定期安排學生接受天災預防與避難逃生的相關訓練,才能讓預警系統與防災教育可以雙管齊下,在關鍵時刻達到救人一命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