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初春氣溫溫差大,醫院門診出現腸胃不適患者明顯增加。醫師指出,這些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大腸激躁症,對於這類患者,中醫可透過疏肝解鬱、健脾理氣原則,明顯改善症狀。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賴姿吟表示,大腸激躁症主症狀是腹脹、腹痛、便秘或腹瀉,其症狀出現常與精神和飲食因素密切相關,可能是胃腸蠕動功能異常,及臟器感覺過度敏感所致。中醫主要治療首重調和肝脾,以疏肝理氣健脾為原則。
賴姿吟也提供中醫茶飲保健方供參考。「玫瑰山楂飲」:將玫瑰花、陳皮、決明子、山楂各六克用三百五十西西沸水沖泡,悶十五分鐘,適當加入蜂蜜,當茶飲用。可重複沖泡二次,有助疏肝理氣通便,適合腹脹便秘型患者。
另外,「四神飲」:以黨參、茯苓各九克;蓮子、芡實各六克,及甘草三克,用六百西西水煮開,小火續煮十五分鐘,濾渣取液,當茶飲用。可健脾益氣利濕,適合腹瀉型患者。
她說,大腸激躁症長期未見改善應就醫,尤其是年齡大於五十歲以上,或有便血、體重減輕、貧血、發燒等情況,須就醫排除其他器質性病變,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