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女作家安歌麗絲的文章《活在當下》裏有一個片段:
一天黃昏,她抱著心愛的小狗去觀賞夕陽,看著,看著,不禁生出感慨,這美麗的風光永恒地存在,然而,再過數十年,自己是否還在呢?突如其來的念頭,令她產生恐慌,眼前的絢麗風景,暫態間似乎消失了。
就在這個神傷時刻,她胸前的小狗換了一個姿勢,以更舒服的姿態去觀看瑰麗的美景。安歌麗絲馬上領悟:如果小狗都懂得「既然此時此地有如此美好的景致,就以最舒服的姿態好好去觀賞」。做為一個人,難道比小狗更不懂得「珍惜眼前」這個道理?
這樣一想,她將紛亂的思想推開,平心靜氣繼續享受觀賞夕照紅霞的愉悅。
我把這段故事告訴我的朋友。他常常勸告大家「要想開一點,要看透一些」。因為他覺得生命中「所有的努力,全是沒有意義」,理由是「人生到最後,不過是一場空。」
無可否認,人生道路,走到最後,終要回歸塵土。然而,人生的意義,難道僅只是在最後嗎?佛家說「人身難得今已得」,正是提醒人要懂得愛惜。生命的過程最寶貴,我們應該趁有生之年,好好把握,努力積極去為社會大眾做出有益的貢獻,散發出生命的熱和光,為自己的人生增加價值。
不斷地鼓吹「放下,不必再做」的消極思想,既誤讀佛教教義下產生的曲解,歪曲了佛教的教義,也浪費了寶貴和難得的一生。如果只顧感慨,眼前的美麗亦毫無意義,那不必等到最後,當下就是一場空,這樣的生命又有何價值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