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三讀通過請領育嬰津貼,看似對雙薪家庭是一大利多,不過育嬰津貼雖提供勞工照顧期間的生活支出,但目前低報投保薪資情況普遍,影響育嬰津貼金額,可能無法支應生活所需;其次,由於不景氣,不少公司裁員,勞工在擔心工作不保、無法復職下,多半不願意冒險請假。
就雇主的觀點而言,即使不需支付育嬰津貼,但台灣是以中小企業為經濟主體,人力本來就相當精簡,如果有勞工長期請假,必須找尋替代人力施以訓練等,勢必增加經營成本,自然強烈反對這項措施。在勞資雙方各有顧慮下,立意良善的立法能有多大效果,值得懷疑。
因此筆者認為,應由政府負起責任,制定完善的托育政策,提供周全的照顧設施,才能解決勞工矛盾困境,及勞資在育嬰假的對立。
托育照顧是現代社會的共同需求與責任,已非傳統的單由家庭或性別分工,特別是在少子化,托育政策是否完善,攸關能否提高生育率、人口結構及國家長期發展,政府有必要建構「公共托育」,避免因經濟狀況不同,造成不同階層的托育品質落差。
而且,發展公共托育產業可以創造大量的長期、穩定的工作機會,吸納失業人口,是解決失業問題的途徑之一。
劉侑學(台北市/青年勞動九五聯盟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