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終追遠是中國傳統美德,每逢清明節,散居各地的親人,會特地趕回老家掃墓祭祖,也是親戚難得團聚的時候。
身為客家媳婦,我曾不解地問長輩:「為什麼我們家族的掃墓日,要訂在每年農曆二月初二,而不是在清明節那天呢?」
長輩們也不是很清楚,只回答
:「好像是老祖宗在山下約定的,我們就這樣一代傳過一代,已經奉行近五十年了。」所謂「山下」,可能是指老祖宗最早的老家所在吧!
二月初二雖然不是休假日,但各房宗親都很踴躍參加,很多是特別請假回鄉的,大家都很珍惜每年難得的聚會。
有一位朋友,他們是大家族,每年清明節至少有百位以上的親戚聚會,席開十幾桌,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彼此多認識,還精心設計了辨識牌,非常有趣。
目前以四代同堂居多,所以他們設計出四種顏色的名牌,以顏色區別不同的輩分,只要看到同顏色就知道是同輩分了。
名牌上還有四個號碼,表示長幼順序,彼此可藉以稱兄道弟、辨別叔伯。例如1111,即代表曾祖父輩的老大,所生的第一個小孩,的第一個孫子,的第一個曾孫子,依此類推。
除了數字外,也列有名字,大家一見面就可以親熱地彼此稱呼,一點都不會見外。
現代人愈來愈長壽,也許有五代同堂的可能,屆時就要多出一個顏色,多編一個號碼了。
百善孝為先,藉著掃墓凝聚親情,也做為後代子孫的榜樣,做人一定要飲水思源,絕對不能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