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二○○六年《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昨天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二○○五兩岸四地的城市競爭力排名,台北市排名第二,僅次於香港,優於排名第三、四的上海和北京;前二十名城市中,台灣有五個城市進榜,高雄市排名第七、新竹市第九、基隆市第十、台南市第十三。
中國社科院「城市競爭力藍皮書」是由兩岸四地城市競爭力專家首度攜手,包括台灣的政治大學、大陸的南開、清華、北大、香港中文大學、澳門大學等著名大學和地方科研院所近百名專家聯合完成。前二十強城市依次是:香港、台北、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高雄、澳門、新竹、基隆、寧波、蘇州、台南、天津、廈門、大連、無錫、瀋陽、青島。
報告主編社科會研究員倪鵬飛上午在記者會中表示,港澳台的城市競爭力雖高,但中國內地城市競爭力正飛速提升,而台灣地區競爭力卻增長緩慢,有些城市處於下滑狀態,例如,嘉義市連續兩年經濟負成長,台中市二○○四年也是經濟負成長。
台北市在「公共部門」及「生活環境」兩項競爭力排名第一,「人才」及「創新」競爭力均排名第二表現不俗,但在「產業環境」的競爭力則排名第十,「商務環境」排名第六、「社會環境」排名第七,相對處於弱勢,其中「社會環境競爭力」,台北市在台灣進榜的七個城市中,甚至敬陪末座,台南、基隆、新竹、台中、高雄依序排名二至六。報告指出,影響城市競爭力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城市人才和市民素質,其次是城市產業。
報告中也依據評估模型,推算出世界一百個國家和地區競爭力排名,前十位依次是:美國、德國、日本、英國、法國、荷蘭、愛爾蘭、加拿大、義大利、比利時。香港排在第十一位,中國大陸排在三十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