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一部大百科,有看不盡的新天地;
我們是天地間的探險家,
從閱讀ㄧ本書開始,展開生命的驚異奇航!
「我有時夢想著,在最後審判那天,那些偉大的征服者、律師和政治家前來接受他們的獎賞──王冠、桂冠和英名鐫刻在不朽的大理石上,萬能的上帝看到我們腋下夾著書走近時,祂轉過身來,不無欣羨地對彼得說:『瞧,這些人不要獎賞。我們這裡沒有東西可以給他們,他們一生愛讀書。』」維吉妮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這個夢想,應該是對嗜讀者最大的獎賞了。
閱讀絕對是個人的心靈活動,即使是與同好交流、辯論、聆聽作者親聲朗讀,甚或,親子親師共讀時,那仍然是你自己的心靈在與書作最幽微的對話。
嗜讀者難免成痴、成癮、成癖,因此見字見文急急蠶食鯨吞、見書如見獵物拉弓放箭,都是自然行為,也無須太過詫異。但有一類「獵物」是一般讀者較少發現的,全是因為普通讀者作久了,讀出了個人況味,磨出了個人偏好,創發了少人能及的真知灼見,儼然成家。嗜讀者隨興翻閱,自有奇趣。
這類書籍在出版市場上,本來就是可遇不可求的珍品,是遠流出版公司現舉出三種,與嗜讀者分享──
一、《禁書:一百部曾被禁的世界經典作品》尼可拉斯‧J‧卡洛萊茲(Nicholas J. Karolides)等著,吳庶任譯,晨星出版,二○○二年。
三位作者其中有兩位都是專門研究禁書/禁劇/禁片的英文系教授,書中介紹了一百部曾因政治、宗教、性愛、社會等因素,而不見容於當時社會或政治當權者的經典作品。許多作品雖然命運多舛,最後都成為人類的文化資產,包括性愛類禁書《一千零一夜》、美國梅特里爾的《小城風雨》、英國喬伊斯的《尤利西斯》;社會類禁書《美麗新世界》、《安妮的日記》、《頑童流浪記》、《草葉集》。宗教類禁書《聖經》、《可蘭經》、《魔鬼詩篇》;政治類禁書《齊瓦哥醫生》、《一九八四》、《古拉格群島》等等。同時,每一篇前都有一個總論,作總體的分析;介紹每一本禁書時都有書內容簡介、刪禁始末。是了解當時政治、社會、宗教發展背景最好的素材。
二、《書天堂》鍾芳玲著 遠流出版,二○○四年十一月
作者一年大約有三分之一時間在國外旅行,為的是逛書店、尋書、和書店主人聊書,發掘了許多在西方書世界中的見聞,確切來說,這是一本「有關書人的書」,也是一本「有關書地的書」。
十多篇長文、十多萬文字、四百餘幀珍貴圖片,彷彿是書之織錦,叫人移不開眼光。
無論是談到美國十九世紀末的藏書家愛德華。紐頓出版《聚書的樂趣》的原委、介紹美國專門製作書梯的百年老店普特南滑梯公司,或是圖書館之愛、收藏之樂、書架與我、古書拍賣、古董書展、電影中的書店風景、越老越美麗的老雜誌、書衣封面故事……以及,所有書迷的聖地:查令十字路八十四號,讀來彷彿親手撫觸一本又一本迷人的古籍新冊,見識一個又一個書人的無比魅力。
三、《我的藏書票之愛》吳興文著,二○○二年,遠流出版
作者是海峽兩岸收藏和研究藏書票的大家。研究藏書票歷史與文化蘊涵之深,其藏書票的收藏從畫集升級到原作,從欣賞把玩發展到考證研究。他的收藏不僅多、雅、奇,而且文字介紹精勤。先前已出版《票趣:藏書票閒話》、《圖說藏書票》、《藏書票的世界》以及《我的藏書票之旅》等,充分展現出他數十年不移的志趣。
本書是從作者的收藏中精選三十二幀,各加上旁徵博引,以妙趣橫生的隨筆,講述著蘊涵於藏書票中的故事,藏書票雖為「小物」,卻也有無限的賞玩樂趣。
除此之外,維吉妮亞.吳爾芙的《普通讀者》讓許多百年以上沒有人記得的作家起死回生;馬修‧巴托斯(Matthew Battles)的《圖書館的故事》,縱橫各洲、穿越古今,講述著一樁樁鮮為人知的、不曾平靜的圖書館逸事;而傅月庵的《蠹魚頭的舊書店地圖》,稱得上是台灣唯一紀錄了台北消失的舊書店文化記憶的稀世之作。
你若站在一棟有著很多窗子與住戶的樓房對街仰望,想像著每扇窗後的人生劇幕,屋裡的故事絕對超過想像,這就像我們打開每一本書的真實狀況─雖然對要進入的世界已經有了些許想像,但眼光所到之處一定滿是意外的驚喜。而,上述這些珍品,更會將嗜讀者引入一條通往閱讀的祕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