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頑石與飛鳥》準備出書之初,永芸法師就提出贈書到監獄的呼籲。乍聽之下頗為訝異,為何獨鍾監獄?
後來一想,我癱臥病榻,口不能言,真的是「身如頑石」,比圍牆內的朋友更不如。但是我還是以心轉境,「心似飛鳥」,開拓了一片天。
以我這樣的背景寫出的書,對圍牆內的朋友,多少會有些鼓舞作用,不禁讚歎永芸法師的慈悲用心。
果然一呼百應,各方善士、社團,紛紛捐輸,於新書發表會上,由法務部長親自接受。
明水扶輪社諸公,並專程送書到桃園台北監獄,由法務部次長、更生保護會主任委員、典獄長等人接待。
主任委員、扶輪社社長,當場請典獄長舉辦讀後感徵文,獎品由明水扶輪社提供。
日前經台北監獄初選,共選出作品八十三篇,篇篇精彩。特聘請張澄子老師、周慧珠老師、丁佩生先生,經慎重複選、決選後,評定特優二名、優等三名、佳作六名、入選十九名。為尊重作者隱私權,姓名不公布。
評選後張老師在我床邊朗讀了多篇,令我感動非常。張老師問我如何?我直接了當地拼出:「我太渺小了」。
從事新聞工作,接觸過各種宗教,也參加過各種宗教活動。我已記不清楚是哪一年上佛光山。
最使人印象深刻的、是高懸在牆壁上的佛光人工作信條:給人希望,給人信心,給人方便,給人歡喜。
當時我就在想,這豈僅是佛光人的工作信條,更應擴及一般大眾的處世守則,尤其該掛在辦理民眾事務的官署。比起往昔衙門口的「爾俸爾祿,民脂民膏」更具體。甚至較「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更易解。
佛教異於其他宗教,是認為宇宙人生的真理在「緣起性空」,任何人、事、物及現象,都是眾緣的和合。緣生則有,緣滅則空,諸法皆空,但因果不空。
我景仰佛法很久,但皈依三寶是在病倒之後,使我有了依靠,有了歸宿。因此在有生之日,不忘把握當下。
在徵文中,有位無神論者的朋友,也不得不說:我能面對橫逆,處之泰然,是由於「佛法的沐化」。
有位篤信基督的朋友,也鼓勵我:橄欖被壓成渣,始可成油;葡萄被投入酢,始得成酒。生命在佛光裡得了美好的見證。
還有朋友關懷地問我:每完成一個字,是否就出現一次的痛楚?組構一個完整的句子,是否帶來一長串的呻吟?
我的答覆是:每拼出一個字,就歡喜一次;每完成一句話,就如釋重負,高興自己,終於可以表達心裡想說的話了。
我很渺小,朋友們給我的鼓勵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