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交界時分,澎湖颳起四月風,天人菊盛開,帶動另一波觀光熱潮;滿地的天人菊,在惡地裡生長,象徵著當地人與惡地拚搏的堅忍毅力,島民也承襲遍地開花的「天人菊」精神,創造出今日的澎湖旅遊天堂。

澎湖通稱「菊島」,儘管博弈計畫是否在澎湖設置的議題,目前正炒得沸沸揚揚;澎湖人為賭場設置與否,會不會影響在地文化、地景、生態,及商業、環保、治安問題,多所爭議。但當地的風、岩石、海洋、仙人掌、天人菊,與堅韌不 移的島民,共同創造出豐富的人文美景,及充滿特色的澎湖之美,十分值得遊客前往一遊。 (記者邱麗玥攝)
海底竄起 景觀殊勝
一千八百萬年前,從海底竄升大大小小的六十四個島嶼,形成澎湖群島,島上有柱狀節理岩、←←石、天人菊、銀合歡的優勢條件下,每年四月正式拉開觀光序幕,直到冬季東北季風南下前夕,皆是適合前往澎湖的旅遊季節。
澎湖最繁華的地區應屬馬公市,所有高級旅店多數集中在馬公,也是古蹟保存及觀光休閒據點最多的地方,離島則有西嶼、桶盤、望安、將軍、吉貝、員貝、白沙、積善、目斗、七美……,至於在地藝術家在望安鄉東嶼坪設置的景觀裝置藝術等觀光據點,更讓遊客多一處休閒並欣賞藝術的島嶼。
北海遊港 吉貝戲水
一般遊澎湖的行程,可分為北海和南海兩個單元,行程各安排一天時間,北海可從白沙鄉的赤崁港搭船北遊。北海有諸多無人島及著名的吉貝島,吉貝島西南端的「沙尾」擁有綿延一千五百公尺的白色沙灘,主要是由珊瑚與貝殼碎片,藉由海水搬運所形成。
該島也是夏日戲水最佳場所;石滬景觀是傳統漁民建造的捕魚利器,見證漁業捕撈歷史。該島的港口信仰中心觀音廟,建築古意盎然,其中過水廊的廟柱造形變化為其特色,廟前的大木魚,為該廟入口景觀特色。其它島嶼尚有員貝、險礁、姑婆、鳥嶼等島。
目斗嶼為澎湖群島最北之島嶼,由於鄰近海域暗礁密布,船難頻傳,為了維護行旅安全,一九○二年日人在島上建目斗嶼燈塔,該燈塔高約四十公尺,聳立在玄武岩岩礁上,塔身黑白相間,極為醒目。
馬公古蹟 歷史見證
順承門是「媽宮城」僅存的小西門,位於馬公市金龍路上,「媽宮城」建於光緒三十年,是清朝最後一座防禦性城池,目前為國家二級古蹟,現有建物為一九八六年修建而成。
媽宮城一共有六座城門,但因年代久遠,除順承門外,其餘都已坍塌;順承門上有礁樓,下為拱形城門設計,遊客可順著樓梯而上,馬公港的美景盡收眼底;夕陽西下時,古意盎然的景色更讓人大飽眼福,城牆內還有多處古蹟遺址,及藝術家建構的眷村藝術空間,都值得遊客尋訪。
明鄭時期 捍衛海疆
全國最後一處尚有駐軍的古蹟「天南鎖鑰」,是明鄭時期的防衛設施。「天南鎖鑰」位於馬公港旁的金龍頭砲台,古蹟建於明代鄭成功年間,清康熙重修古砲台,與國家一級古蹟「西台古堡」連成一線,負起保衛海疆重任,占地約有二公頃,現今仍有國軍官兵在此駐紮,捍衛澎湖的安全。
由於地理位置險要,目前此地隸屬於澎湖防衛指揮部管轄,澎湖縣政府正向國防部爭取全面開放各設施,希望成為旅遊新景點。
黃昏時,在馬公本島的觀音亭,或者夜宿救國團的澎湖青年活動中心的亭台,可欣賞西嶼落霞之美,入夜更可看到少光害的星座,可說是人生一大享受。
馬公本島之外的西嶼,有壯觀的跨海大橋、通樑古榕、鯨魚洞的玄武岩海岬、←←石砌成的「蜂巢田」、張百萬古宅、二崁歷史聚落,及通往北海各島的主要港口赤崁聚落漁港等,都是值得一遊。
桶盤風光 美景天成
南海的虎井嶼、桶盤嶼、望安島等主要三個島嶼中,桶盤嶼擁有幾可媲美美國黃石國家公園的柱狀玄武岩奇觀及火山口的蓮花座遺跡;虎井嶼主要的據點是西山公園,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日軍南進指揮所遺址所在地。
距離馬公市最近的桶盤離島,遍布的柱狀節理岩地質景觀,可稱得上是世界級的地形景觀。桶盤島是一座狀似傳統中國福建泉州人所使用的倒蓋著的牲禮盤,故名「桶盤」。搭船行經該島,海底景觀充滿水族與珊瑚礁,非常美麗,因此搭往離島的船隻,幾乎都有觀賞海底景觀的玻璃板設備。
南島地景 國際知名
桶盤島平均高度在二十至二十五公尺上下,是學界所稱的「方山地形」。此外,島上的仙人掌四季開花,其果可食;由於在惡地生長,似乎在訴說這島嶼堅韌的生命力。
港口的「福海宮」,是島民的信仰作中心,主祀神明是溫王爺;每逢觀光旺季,在島上可吃到島民所創做的冰品或漁獲。此外,桶盤島港區左方的高聳柱狀節理岩旁,看似「蓮花座」的岩漿冒出處,經風化冷卻後,成為硬質玄武岩,也是島上重要景觀點之一。
國家聚落 中社古厝
綠蠵龜的故鄉望安嶼,值得遊覽的景點有:天台山風景區、仙人呂洞濱仙腳印、中社古厝保護區。中社古厝為昔日電影「桂花巷」拍攝現場;南海除了上述島嶼外,還有東吉、將軍等島嶼;此外澎湖最南端的七美嶼的知名景點雙心石滬、七美人塚,及小台灣景觀,可另外安排行程前往。
如果說先民移民台灣經過「黑水溝」,那麼澎湖縣離島的望安鄉可說是先民渡「黑水溝」的浮木。望安鄉的海底布滿珊瑚、←←石,此外,還有玄武岩建成的古聚落,也都保持十分完整;對其未來的發展,生態界希望首重環境維護和文化保存。
目前,望安島的中社村是一處國家級的聚落,由於保存完好而未受破壞,是當地居民及關心聚落保存人士經過二十多年奔走下,才登錄為台灣首座由國家級歷史聚落。從歷史演進中,望安是先民赴澎湖及台灣本島的中繼站,也是明鄭時期鄭成功退守台灣根據地的中繼站,更是清軍攻台的唯一路徑。
東西嶼坪 海底奇景
隸屬望安鄉的東、西嶼坪,位居望安島東南側,在整個澎湖縣的南方海域,距離澎湖縣馬公市航程約七十五分鐘。東、西嶼坪屬玄武岩與桶盤島相同為「方山地形」,為全澎湖最晚形成的島嶼,有陡峭的山崖,東岸與北岸海崖下有海蝕溝、海蝕洞等海蝕地形及岩脈。
據中華民國珊瑚礁學會調查研究指出,該區珊瑚覆蓋率超過九成,這可能是長期以來很少受到人為汙染及干擾,才讓珊瑚有休養生息的機會。
年前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在調查澎湖寒害時,赫然發現海底玄武岩奇景。研究人員在澎湖大磽燈塔北方海底,發現高約十公尺的柱狀玄武岩地形景觀,其雄偉樣貌狀似懸崖峭壁,為世界首見的完整海底柱狀玄武岩。
該研究中心指出,該區水流強勁,位處邊陲,少有人煙,所以地景保存完整。未來相信會成為潛水愛好者的探險樂園。
藝術裝置 島嶼新生
多年來,東、西嶼坪居民陸續遷出,散居馬公市或望安鄉本島,目前東嶼坪居民所剩無幾,西嶼坪更只有五人,民宅多已傾圯;為挽救該島生機,澎湖縣籍的藝術家目前已著手建構藝術之島,讓往來離島的遊客,看到湛藍的海洋與藝術同等存在的美感,而成為澎湖藝術家的表演舞台。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認為,東嶼坪和西嶼坪擁有人文和自然兩方面的珍貴保育價值,非常適合發展生態旅遊。這片海域是很多海洋生物的孵育區,漁業資源豐富;尤其海底珊瑚數量驚人,也是發展浮潛的好地點。屆時遊客可停留過夜,深入體驗漁村生活和豐富的海島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