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的傳記電影日前在台灣如火如荼地宣傳,因此他的一生又被許多人拿出來討論。他的確是一位集眾多色彩的人物,今且小述他最拿手的扮誰像誰一絕。
梅蘭芳雖出生在梨園世家,但早年喪父,青少年時期又遭逢母逝,十九歲時就必須挑起家族演藝事業。他九歲學藝,十一歲登台,一生奉獻戲曲六十年。
戲劇家田漢以「功夫何只冶花衫,文武昆徽學習饞」,來描述梅蘭芳的藝術貢獻和治學態度。他在戲曲基礎下功夫,實踐了文武並重、唱念做打俱佳的「花衫」行當,「饞」字生動點出梅蘭芳對表演藝術的不懈追求。
琴師徐蘭源也曾寫一副讚嘆梅蘭芳的對聯: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裝誰像誰,誰裝誰,誰就像誰。
有一次,美國作家鮑華問梅蘭芳:「青衣和花旦,哪一種角色比較難演?」
梅蘭芳馬上扮演給作家看,邊做手勢邊回答:「青衣和花旦路子完全不同,青衣注重唱功;花旦重表情,是活潑的。」
鮑華不待翻譯就已然明白,高興的說:「跟一位大演員交談,是心與心的交流,不受語言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