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同一個字,媽媽教的跟老師教的不一樣,孩子到底要聽誰的?教育部國教司官員表示,九年一貫課程教國字的筆畫及讀音,「標準答案只有一個」,筆畫少一畫、多一畫,或注音不正確,就算錯。
據教育部現行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中小階段國語教材編輯原則是「以掌握基本識字量三千五百字至四千五百字」,並參酌部頒「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依學習難易作循序漸進安排。
教育部國教司科長吳林輝表示,部分國字的筆畫和讀音確實有改變,同一個字,他在學生時代、教書時代正確讀寫法都不同。他舉例說,「育」字上半部,過去寫法是「一點一橫,下面一個ㄙ」,現在已改為「ㄊ」,筆畫則從八畫變成七畫,其他如「統」、「毓」字都是如此。
吳林輝說,國民教育階段一定要教正確,「標準答案只有一個,只要寫不對、拼音不對,就是寫錯字」。吳林輝也是兩個小學生的家長,他建議家長,若發現自己跟老師教的不一樣,趕快看「教科書怎麼說」,他強調,教科書都經國立編譯館審定,「不可能有錯」。
教育部國語會執秘陳雪玉表示,國語會還會召開公聽會,廣泛蒐集意見後再作最後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