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經典名句】我曬書

文心工作室 |2009.03.13
17146觀看次
字級

名句誕生

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臥。人問其故,答曰:「我曬書。」
──〈排調第二十五〉

讀懂名句

在七月七日夏天最炎熱的這一天,郝隆赤身袒腹在大太陽底下躺著。有人問他在幹什麼,他回答說:「我在曬書。」

名句故事

在漢朝,每到了七月七日夏天酷熱日照最強的這一天,家家戶戶便會將家裡的衣物以及書籍,搬到屋外的院子來曝曬,用來防止受潮及蛀蟲的啃咬。

這個風俗,到了魏晉時代,富貴豪門競相拿出家中的綾羅綢緞,互相比較彼此的奢侈浮華,成為豪門製造誇耀財富的機會。

當時有位名士叫阮咸,他是當時文學家阮籍的侄兒,他看不慣這樣的行為,便將家裡的一塊破衣裙也拿出來懸掛。有人問他為何如此。他說:「我只不過是附和世人的風俗而已。」

郝隆(晉朝名士,官至征西參軍)在自家的院子裡,頂著大太陽,袒開肚子而躺著。有人看他在大太陽底下躺著,便好奇地問他。他說:「我只不過是曬一曬肚子裡的經書。」郝隆此舉如同「老王賣瓜」,自我誇耀自己滿腹學識,但是一方面也反諷當時人,只有藏書卻不知讀書。

新說名句

此篇當中郝隆犧牲色相,小露一下他的肚皮。其實這個「肚子」也關係著人們的學問。我們說一個人學識豐富,便說是「滿腹經綸」,如果書讀得不夠多,便說他「腹笥甚窘」,笥是古代藏書竹器,整句話的意思是指人的肚子裡面,裝的書籍實在少得可憐。

近代的散文大家梁實秋先生,作了《曬書記》,敘述自家小時候曬書時全家總動員的艱辛過程。他的父親一見到藏書遭到蛀蟲的啃蝕,感慨的說:「有書不讀,叫蠹魚去吃也罷。」並刻了一顆小印,曰「飽蠹樓」,藏書所以飽蠹而已。他聽了心裡很難過,他說:「家有藏書而用以飽蠹,子女不肖,貽先人羞。」

所以,即使藏書千萬,要是有書卻不讀、不使用,只是白白當做蠹蟲的糧倉罷了。

明、清時代的江南地區許多民間的藏書家,像天一闊、海源闊等藏書家,蓋了防潮、防火、防盜固若金湯的樓房,來珍藏得之不易、唯一的孤本和善本書,且為防止子孫的盜賣,更設下種種繼承的限制,把書當做金銀財寶般的藏在高閣深窖,即使是自己子孫也不輕易一睹自家所珍藏的書籍。但是,最後這些藏書世家的書庫,有些毀於戰火,有些亡於盜匪,至今還能保持完全的也只有一、二家。

(商周出版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