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偷得上班前的空檔,隨性在社區中散步。一個個蹦蹦跳跳背著書包的身影吸引了我,我跟隨著他們的腳步,步行到附近的小學校門口。門口有導護老師、義工媽媽還有校長,共同迎接孩子上學。
在這一片充滿朝氣與希望的景象中,最讓我驚訝的是,校長不停地對走進校園的孩子鞠躬道早,可是,卻沒有幾個小朋友會停下腳步回禮,大多數的孩子自顧自的、大刺刺的走向教室的方向,彷彿校長鞠躬彎腰的身影與道早安的聲音根本不存在般!
我猜想,可能是因為剛開學,而這學期校長要推動禮貌運動,所以身體力行;小朋友則還不知道,因此沒有太多人有反應吧!於是,我又連續的觀察了幾天,可是,這樣的情形並沒有改善。
這讓我回想到小時候,學校也曾經推行過的禮貌運動。那時,即使我們是在奔跑中,只要一看到老師,也得要馬上煞車,向老師鞠躬道好。曾幾何時,在時代變遷的過程中,我們忽略了做人的基本要求,不但彎腰的人變成校長,學生竟然連回禮都不會!而送孩子到學校的家長們,也完全沒有注意到自己孩子的失禮。這究竟是親師生之間關係的轉變,還是社會倫理道德的淪喪?
我的母親是個非常重視禮貌、禮儀的人,或許因為如此,我才會特別注意到這個「小細節」,在母親的要求下,影響所及,不只是公司同仁都彬彬有禮,即使輔導室裡的孩子,也都會被教導成要做有禮貌、有規矩的人。
其實,對於一校之長願意如此以身作則,我是感到敬佩的;但是站在教育孩子的立場,我不得不感到可惜,可惜校長的一片美意無法層層擴及到孩子的身上。我在想,如果今天的畫面是,校長與老師一同向走進學校的孩子道早,而孩子也都停下腳步,恭恭敬敬地與校長、老師問安,那會是多麼令人感動啊!
同時,我也懷疑,我們的社會是否真的是生病了?當我們一方面以禮儀之邦自居,另一方面卻感嘆社會冷漠的同時,我們實在應該從自己做起,也為孩子樹立榜樣。
如果我們自己都沒有辦法做好了,我們又有什麼資格去批評別人、又有什麼權利去抱怨社會呢?相反地,如果我們自己先做個謙恭有禮的人,就會影響家人、鄰居也都舉止合禮,慢慢地,整個社會的氣氛就會有所轉變。就像一顆石頭丟進湖心,所引起的漣漪最後也會擴及整個湖面般。
就從此刻開始,讓我們記得:在樓梯間遇到鄰居要打招呼、記得說「請、謝謝、對不起」、將微笑掛在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