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靈充電室】魔鬼 就在食物 的細節裡

吳德里 |2009.03.12
553觀看次
字級



食品對人體利弊的真相揭露愈多,人們在超級市場所花費的時間就愈多,有關食物的細節,雖已印載在產品的標籤上,字型卻一律細小到難以辨識。我的建議是,把它丟進購物車前最好確認熱量,特別是產地、內容物與添加物的含量,沒有錯,有時候魔鬼就在食品的細節裡。

在三十年前,我與食品添加物就有第一回合切身利害的接觸。那時旅居華盛頓,家中第一位新成員降世,還沒開始餵奶,醫院就贈送一批「添加和人奶成分最相符高科技成分的嬰兒煉乳」,兒科醫生也在第一次為新生兒體檢後,在處方簽上大筆一揮:「喝嬰兒煉乳」。效果似乎驚人的好,小寶貝不到三月就成了粉團似的大號嬰兒。不到四年,第二位寶貝降臨,這一回,同一位醫生叮嚀又叮嚀,先餵母奶,過段時間再飲「嬰兒煉乳」,也換了更少添加物的一種。

醫生簡單解釋:「喝母奶對嬰兒最有益,減少添加物不易養出超重嬰兒。」原來如此,沒過幾年,白開水和新鮮蘋果汁就成了擺在冰箱裡必備飲料,豆漿則替代了牛奶的地位。

三十年過去,老大仍在和肥胖作戰,老二還是沒贅肉,超市中奶粉的添加物卻愈來愈複雜;有時好奇看看,看得懂的山藥、薏仁、黑豆彷彿蠻教人買得心安,看不懂的高科技新產品的添加,仍然勾起我心底回憶的些許遺憾。

雖然直到現在,牛奶仍是人們攝取鈣質與動物性蛋白質的重要來源。有一天讀到哈佛大學馬克‧海格斯戴從一九五○

年開始所作的實驗報告,對怎樣才算是適度攝取牛奶,就更覺得困惑。報告提及,奈及利亞人攝取的動植物蛋白比例只有德國人的百分之十,而他們髖部骨折的發生率相對減少百分之九十九。耶魯大學、加大舊金山分校也都有類似的,牛奶喝愈多、骨折率愈高的研究報告;不僅如此,從目前用以測量骨質密度的數據「骨骼礦物質密度BMD」的研究中顯示,BMD值愈高,罹患骨關節炎、乳癌的風險就愈高。但是同一個人也會同時罹患這兩種病。沒錯,肥胖也被認為和高BMD值有關。

此外,英國里茲「醫學研究委員會」羅勃森教授是全球食物與腎結石問題專家,他的團隊研究發現,每人每日攝取超過二十一克的動物性蛋白質,形成腎結石的數量就愈高。

好消息是,只要改變生活習慣,多運動、攝取素食,就能降低結石和骨質疏鬆乃至於乳癌的風險。難怪西方新新人類吃素一族愈來愈多,懂得喝豆漿的朋友更會被同儕視為養生達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