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中華民國腦性麻痺協會為多重障礙的腦麻病友做復健,根據物理職能治療原理,設計訓練平衡的遊戲,有「水中療癒」、「地板滾球」、「馬術平衡」及「動物醫生(狗醫生)」,不但新奇,一般人也能玩。協會表示,從互動遊戲中增進對腦麻病患的認識,對一般人身心也都很有幫助。
「水中療癒就是玩玩水吧?」聽到民眾如此誤解,社工周玉玲指出,水療很專業,義工會根據病患診斷狀況,在水中進行協調遊戲,例如因病造成左邊不協調的,就針對右邊做訓練,每組搭配的義工都有各自的訓練方式。一位上過水療課程的家長驚喜地說:「原來水療後拉筋復健變得很容易。」他希望孩子能夠多做幾次。
地板滾球則是經過修改的古代娛樂遊戲,雖然極少用到肢體動作,卻需要策略與技巧,是殘障奧運的比賽項目之一。協會企畫王涵頤說,重度患者才會用到這項遊戲治療,但因病友人數少,若人人都會玩,對腦麻病友復健的環境會很有助益。
馬術治療是鍛鍊腦麻孩童坐姿,「很多腦麻患者連坐都不會。」而犬隻輔助治療也很有意義,封閉的腦麻患者可以跟狗在互動中,增強口語清晰度,及四肢活動次數變多,還能體會當幹部指揮下屬的成就感,而跟狗醫生一起爬上平衡板也能添加復健新鮮感。
這些遊戲治療是腦性麻痺協會的招牌,既有實效又兼具趣味,但近年政府補助少了四成,中小企業善款更降五成,藝人講師紛紛將新書版稅捐給協會,並用企業認購演講的方式做公益募款。理事長卓碧金強調,協會在水電費都繳不出之下,不得已只好募款,現在用交換的方式,希望企業在做公益同時,就能立即得到實質回饋。義講認捐可電洽(○二)二八三一七二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