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茵的媽媽與弟弟同住三年了,凱茵說,這三年來她一直是在精神緊繃的情況下生活,因為她隨時可能聽到李媽媽的哭訴,隨時擔心李媽媽是否又在看媳婦臉色過日子。
三年前凱茵大哥大嫂移民美國,凱茵很感激小弟與弟媳欣然接納李媽媽。凱茵每次出國,總少不了弟媳一份禮物,每逢周末,也會帶些弟媳喜歡的糕餅零食,表達謝意。
每天下班前,凱茵會打電給李媽媽,但是每隔兩三天就會聽到媽媽的抱怨,訴說凱茵的弟媳又冷冷的不跟她說話了。
李媽媽是個很勤快的人,兒子媳婦上班後,李媽媽買菜煮飯、打掃家中內外,還準備好點心等孫子下課,準備好晚餐等大家回家。每回凱茵看到弟媳及孩子飯後坐在電視機前,由李媽媽將削好的水果端到他們面前,催促他們趁新鮮快吃,想到媽媽七十多歲了,還要這樣伺候小輩,就覺得很不忍心。
有這樣的婆婆,凱茵的弟媳為什麼還會不高興呢?其實李媽媽像許多上了年紀的人一樣,喜歡碎碎念。
弟媳及弟弟每天看電視看到很晚,早晨也起得晚,上班總是匆匆忙忙,媽媽準備好的早點只好拎了就跑,孫子也有樣學樣,每天早晨要李媽媽催好幾趟才肯起床,李媽媽要忙早餐,還要擔心上班上學的人遲到,每天早上總是要緊張一場,所以忍不住嘮叨,勸他們早點睡,不要看那麼多電視。若媳婦心情好,聽過也算了,有時心情不好,連早點也不拿就出門,其後兩三天緊繃著臉,對李媽媽不理不睬。
凱茵總會勸媽媽,看不慣就算了,不要多說。李媽媽聽了總是很生氣,罵凱茵:「我什麼話都不能說了嗎?我把媳婦當成自己女兒,講兩句都不行嗎?」
凱茵也與弟媳溝通,媽媽的嘮叨是無心的,弟媳總是淡淡地說沒有什麼,冷漠之情寫在臉上;與弟弟溝通,弟弟總是息事寧人地說沒事,於是歷史一再重演。
聽了凱茵的煩惱,令我心中一驚,兒子開快車時,我總提醒他不要開太快,還嘮叨他,這是做為一個母親的責任,我一定要說。每次他們回台灣,每晚流連Pub,我也會罵兩句,勸他們少去。他們雖然沒有表示不悅,但對老媽的叮嚀卻也當耳邊風。我想,究竟媳婦與兒子、女兒還是不同的,下次兒子與媳婦回台灣,我不會再說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