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商業總會日前理事會通過提案,建請政府應以大格局、前瞻性、整體性規畫推動觀光產業發展,加速促進台灣經濟脫胎換骨。其中提到去年來台旅客達三百三十七萬餘人次,年成長率百分之十四點五,這項數字遙遙領先全球成長率百分之五點五、亞太地區成長率百分之七,達成「觀光客倍增」計畫目標似已指日可待,令人振奮。但要邁向「觀光大國」,我們應該在軟硬體設施和服務品質力求精進。
觀光休閒可帶動交通運輸、餐飲住宿、休閒遊憩、百貨等周邊服務業和地方特產,創造就業機會,帶進外匯,具有產業關聯效果大、附加價值高的優點,並可輸出文化,提升台灣在國際社會的能見度和友好度,以及拓展民眾的國際觀。若能結合會議展覽、醫療保健、修學、養生等活動,還可創造更大的綜效。
行政院二○○二年九月啟動「觀光客倍增」計畫,設定二○○八年外國觀光客突破五百萬人次的目標。翌年起,國際間陸續受到SARS、禽流感等傳染病侵襲,高油價推升了交通費用和相關服務的價格,來台觀光客不增反減。由於前幾年比較基礎相對偏低,所以去年大幅成長多少有「補漲」意味,不能得意忘形。
根據世界觀光組織統計,去年全球觀光客市場大餅高達八億零八百萬人次,換算起來,台灣只分享到千分之四,比人口比例還少,顯示我們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若以香港去年已締造二三○○萬人次觀光客衡量,亦非遙不可及。
旅遊休閒需要面對面的服務,要吸引觀光客來台,並且讓來自不同生活、文化背景的客人賓至如歸,必須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服務人員的密切配合。消費者花錢乘興體驗嚮往的風光文物,倘若發現設備不足、碰到服務欠佳,當然就大為掃興,這種憧憬破滅的感覺,反彈往往非常強烈。消保單位、團體接獲的投訴中,觀光旅遊案件比例不少,旅客不滿而集體霸占航機的行為,也時有所聞。
最近又有一個活生生的案例。為吸引外籍人士來台長期渡假居住,觀光局開始推動「Long Stay」方案,選中氣候溫和、風景秀麗的台灣地理中心南投埔里,輔導設立長住村。來自日本的中村夫婦率先簽約,成為埔里鎮第一對長住村民,媒體競相報導,地主禮遇有加,不料還在「蜜月期」,就不歡而散。中村夫婦傳真媒體抱怨「有被騙的感覺」,決定中止三個月的長住計畫,讓將他們奉為上賓的埔里地方人士深感錯愕。
為了促進台灣休閒旅遊品質精益求精,我們願以中村的投訴意見為明鏡檢視其中問題。關於溼氣較重,乃係亞熱帶海島型環境使然,雖無法改變,卻可裝設除濕機改善;摩托車跑來跑去,是台灣共同現象;購物不適應和新移民語言、生活差異有關,必須耐心適應;要求增設傳真機、洗碗機、烘衣機,可溝通協商解決。至於遍地狗屎乏人打掃,則反映公德心和衛生習慣,應全力改進。
台灣生活便利、人情味濃,近山臨海、風景優美,很適合發展長住型的深度觀光,推動「長住村」的構想甚佳,但如果太過急就章,或只顧宣傳攬客,卻未妥善建立配套機制,恐怕將重演中村拂袖而去風波,留客不成還賠上台灣的聲譽,觀光局務必徹底檢討,讓「長住」村名副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