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新學期才剛開學,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精神科醫師發現,拒學症盛行率達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五,以小一學生及國中生為主,最常見的拒學表現,有賴床、拒絕出門、哭鬧,嚴重的會出現腹痛、頭痛、頻尿等生理反應,如果不處理,短期可能課業落後,長期可能衍發憂鬱、焦慮病狀。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醫師黃彥勳說,醫師對於拒學症的定義,主要是情緒困擾挫折,導致拒絕上學的行為,而小一學生及國中兩者的差異是,小一學生是因為新入學,對離開家庭有恐懼感,國中生很大的原因,是與校內人際互動有關。不過拒學症的學生如果獲得同意留在家裡,生理狀況就會改善。
黃彥勳表示,拒學症患者的共通點是比較敏感、對外在情境轉換或人際衝突的反應程度高,對自我情緒感知程度低,而調查拒學症的兒童、青少年中,近一半疑似拒學症患者,六成曾就醫,且具有一種以上精神疾病診斷,需要接受專業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