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一名四歲女孩罹患腸病毒病癒後,突然出現走路不穩、行走困難、全身搖晃,甚至坐著都會全身顫抖不穩的情況,經診斷是罹患急性小腦步態不穩症。醫師表示,這類病症發病快速,有可能孩童睡個覺醒來就無法站立,大部分患者之前都有病毒感染病史。
澄清醫院小兒神經科主任醫師胡文龍表示,急性小腦步態不穩通常影響二至七歲孩童,男女比例近。百分之八十的病例,之前可能有病毒感染病史,尤其以水痘病毒、黴漿菌與EB病毒最常見。造成發病原因不明,有可能是感染過後免疫功能失調而造成小腦發炎。
小女孩住院後,經神經學檢查,發覺有小腦功能失調現象,但並無大腦功能異常;且神智清楚,肌腱反射與眼球動作也皆正常,家屬也表示無誤服藥物。做完驗血、核磁共振與腰椎穿刺排除其他疾病後,確診為急性小腦步態不穩症。經過治療,目前已恢復。
胡文龍指出,小腦功能失調的嚴重度差異很大,從輕微走路不穩到完全無法站立或行走,都可能是臨床表現,但其他神經學檢查完全正常。症狀在發病數日後,開始減緩,恢復到正常步態需時三周到半年。診斷主要靠排除其他疾病,例如誤食藥物、腦瘤、腦炎、代謝性疾病,才能診斷。多數病童不需治療即可痊癒。
他說,急性小腦步態不穩非罕見疾病,但這名病童是在腸病毒感染後發病,確實少見。若症狀持續或症狀嚴重,則應治療,效果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