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一次看到「死者在住處已往生多時酘酘」、「性侵害的嫌疑犯與被害人就住在同一棟大樓」、「在某大樓破獲大毒窟」等社會新聞,更讓人覺得「敦親睦鄰」、「守望相助」的重要性。
有位同事曾說,她有一天下班回家,一個年輕人從下公車,就一直跟在她後面,她很機警地與他保持一定距離,但她已經快到家門口,他還沒停止「跟蹤」,她回頭看一眼,向對方暗示:我發現你在跟蹤我了。誰知他並沒有改變路線,而且在她開門正要跨進公寓時,他正好趕到,還很大膽地跟著進入,這下她急了,顫抖地大喝:「你想幹什麼?」只見那人納悶的說:「我家住三樓。」暴露出都市住戶互不認識,造成「敦親睦鄰」、「守望相助」不易行的窘狀。
二十多年前,我住的公寓有八戶人家,鄰居小孩與我們家小孩年齡相仿,從小膩在一起,大人也經常聚在一起聊天,無論誰家有事,小孩都不用煩惱沒人帶。有一次樓下太太告訴我:「對講機上你們家的位置被用立可白點了一下,我怕是被竊賊做記號,來不及通知你們,所以,我把其它七戶都用立可白一樣點一下。」雖然僅是一個小動作,卻做了守望相助最好的示範,令人感受到鄰居的真心照顧。可惜事隔多年,搬家的搬家,現在的八戶人家,只剩幾戶是點頭交,還有幾家根本不知道裡面住了幾個人。
古有名訓「遠親不如近鄰」,許多社區宣稱有裝設監視器,卻虛有其表,很多發揮不了作用,當有人機車被偷或轎車被割傷,想藉由社區監視器找出蛛絲馬跡,卻不可得,答案是「照不到死角」。
我曾經看到監視器直接照著天空。不知道我們的納稅錢如何才能換到「居家安全」?希望社區多舉辦活動,讓住戶彼此熟識,真正做到「敦親睦鄰」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