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拿起剪刀,坐在桌邊,開始剪紙,心自然就會平靜下來」這是跟隨李煥章學剪紙長達二十年的學生曾漪,面對剪紙的心境。

跟李煥章學剪紙最久的曾漪說,學習剪紙沒別的絕竅,就是回家一定要練習,因此,學完一學期,老師說「你不錯啊,下學期再來吧」受到鼓勵,就這樣連續學了一年,後續就隨著老師到各中小學、高中職,信義社大等場所繼續學習。九十四年教職退休時曾漪已有九十多幅作品參展,可說是學習二十多年成績。(記者邱麗玥攝)
至於學剪紙究竟難不難,曾漪指出,老師教學都說得很清楚,像是圓要如何剪?如何刻?就跟老師做,後來自己也刻出心得,知道刀子要如何運用,手勢技巧要怎麼抓,慢慢熟練,重要是熟能生巧,要有耐心。
由於李煥章剪紙從不畫圖形,都是畫在黑板上,學生隨著說明依樣畫葫蘆的剪紙,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就可以上手了,因為運用刀有一定的方法和規則。
曾漪也表示,老師現今八十四歲,還在學繪畫和書法,讓他感受到自己需要學習更多層面的技術與內涵,日後才能有高深的技巧。
除了剪紙之外,染色、套色都是困難的技術,像是國畫的山水人物,剪紙一樣也可以表現。曾漪指出,當初參加剪紙班,原本認為應是最容易的,學久後才知其深奧的內涵,剪紙和很多藝術是相連的,需不斷觀摩、學習其他藝術。
曾漪目前沒有特別計畫未來走向,只希望老師教給她的功課可以完成。現正在刻「八十七神仙傳」,是李煥章設計的一幅圖,八十七位神仙每位表情、走路形象、衣摺都不一樣,手上的法器也不一樣,曾漪表示「現只求將這幅功課做好,就很欣慰」希望今年可完成。
曾漪很能體會李煥章薪傳剪紙的熱心,今年李煥章有心出書,資料作品都已整理好,只待有可以合作的出版商,縱使現在沒人學,但可留給後人想學者做參考。
曾漪,國立師範大學地理系畢,民國76年隨李煥章學剪紙,二十年如一日沒有間斷,現在專心於「八十七神仙傳」紙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