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生活就好

祝翠玲 |2009.02.10
515觀看次
字級

六○年代的五年級生,在台灣出生的我,小學時接受的生活倫理教育,影響可謂深遠。

當時,政府大力提倡「新、速、實、簡」新生活運動。原本家裡經濟就不怎麼寬裕,加上早熟、體諒父母工作辛苦,家裡所有可以節省的項目,舉凡用水、用電、瓦斯,都在我的監管範圍!才讀小學的我,連大人使用過量的水,都會被我制止;廚房內五燭光的燈會遭我隨手關掉。這樣的我,常讓在廚房忙進忙出的外婆和媽感到困擾。其他生活用品像衣服、電視也都是撿別人的二手貨。

儘管物質簡單,生活裡的精神元素卻很豐富。當時每個小孩幾乎都會自製風箏;元宵節大人忙祭祖,小孩也沒閒著;忙做火把、糊紙燈籠,準備跟其他小孩夜遊去也。此外,平日最期待回收奶粉罐、鐵罐的老伯沿街吆喝,一面咯囉咯囉搖著鐵罐做的鐵鈴。一聽見聲音便集體蜂擁而上。迫不及待抱著罐子跟老ㄚ伯換一支麥芽糖!

那個儉樸的年代,大多數人是滿足喜樂的,隨時光流轉,三、四十年過去了。一路走過進步與繁榮、也見證經濟的奇蹟!而這幅由繁華所羅織的奢華幻象也正逐步席捲各文明角落。所幸十年前移居加拿大並未染著這奢華。在他鄉生活反而需要重起爐灶,除了找工作「開源」外,還要發揮儉樸的功夫才得以「節流」。

加拿大是個多元種族的移民國家,立國不過一百多年。所以,多數族裔也是秉持立地生根的創業精神簡僕地生活。他們少有夜間娛樂、聲色活動,晚上九點,早早入睡。假日全家開著RV休旅車,到人煙罕至的湖邊住上一晚,就算是度假了。夏天的星期六早上,許多人在鄰居的車庫拍賣中,享受喊價撿便宜貨的樂趣;朋友間也經常互相展示「戰利品」呢!

其實,在物欲較低的加拿大社會,移民一代早已學會各招省錢又有益的妙方,彷彿又回到六○

年代:等大折扣才去購買必需品是一招;以物易物也不賴;孩子的課外讀物、衣服皆與鄰人以賤價購得。另外,華人的社區都會互相觀摩學習,自己動手種菜、做麵包、饅頭、水餃、粽子酘酘樣樣來。不僅省下一筆,更可以吃得安心。

這幾年,老爸一年到我這住上兩、三個月。趁早上出去散步邊走邊撿回收的罐子,可換些零錢給孫子高興。我笑說,在爸眼裡這可是「遍地黃金」之國呦。

就像聖嚴法師所說:「心安才有平安。而安心在於少欲,安身在於勤儉。」想度過任何渾沌不明、動盪不安的時期,其實只要簡單生活就好,不是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