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根據統計,每一萬個住院者中,約有六百至三千人因藥物反應不良住院,其中有六至十人是藥物過敏。有鑒於因藥物過敏而造成健康危機,甚至引發醫療糾紛,健保局呼籲,健保IC卡備有欄位進行過敏藥物登錄,民眾就醫時,可以主動告知醫師,要求醫師專業判斷後登載於健保IC卡,日後無論到何處就醫,醫師只要讀取健保卡,過敏藥物即可一目了然。
健保IC卡已實行二年,去年三月起也陸續將藥品、檢查、處置、手術、診斷、醫療費用、過敏藥物及預防接種等病患就醫資料,記錄於健保IC卡,每個醫院系統不同,但都可自行建立一套為民眾健康把關的機制。例如三軍總醫院的系統,若患者為重大傷病患,或有藥物過敏史,醫師讀取IC卡時,電腦畫面會馬上跳出相關視窗,提醒醫師開立處方參考。
三總民診處主任顏鴻欽指出,除了藥物本身過敏,約有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十的人,會對核磁共振前所注射的顯影劑過敏,若無特別註記,就可能發生問題。
中央健保局台北分局經理蔡淑玲表示,台灣民眾習慣變更地點就醫,而便於帶著走的IC卡正好提供整合平台。目前健保IC卡醫療專區內設有過敏藥物登載欄位,過敏藥物資料僅限於持有醫師卡人員才可讀取寫入,民眾就醫時告知醫師可能的過敏藥物,醫師即可進行登錄。
她說,有許多人還不知道健保IC卡有這些登錄功能,以為健保IC卡只能用來掛號,其實病患與醫療院所善加利用健保IC卡,就可共同為民眾就醫安全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