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網路購物分期付款設定錯誤
「喂,陳小姐您好,我是某某拍賣網站某某賣家,您上個月購買的暙暙暙暙收到了嗎?因為我們不小心設定錯誤……」若您接到類似電話,又確實曾上網購買電話中所描述的商品,千萬不要著急。因為這是詐騙集團取得網拍業者交易資料,對交易物品、交易日期、金額等資訊掌握齊全,尤其,網拍業者為了查驗方便,多半會要求買家提供匯款帳號後五碼,這也成為詐騙集團取信民眾的關鍵點。
詐騙集團會以扣款設定錯誤為由,要求民眾提供當初匯款金融卡的客服專線,緊接著,會有一名自稱該金融機構經理或客服人員來電,顯示號碼正是民眾提供給前位假網拍業者的號碼,因為詐騙集團的交換機擁有更改來電顯示功能,許多民眾因此中計,信以為真。詐騙集團會要求民眾到最近的ATM提款機設定取消扣款,還會強調「取消設定功能只有英文介面能用」,若民眾依照指示在英文介面中輸入相關數字,戶頭裡的積蓄就成為詐騙集團囊中物。
2. 假冒警方、地檢署恐嚇凍結帳戶
「喂,張先生嗎?這裡是XX縣政府警察局,我是偵查佐某某某,最近破獲一個詐騙集團,發現你的帳戶也被當作洗錢人頭帳戶,可能要請你配合調查……」民眾接到這類型電話,千萬不要緊張,雖然電話那頭很可能會把民眾的個人資料說出以搏得信任,並以強硬口吻表明若民眾不配合,會依法移送法辦。
緊接著,這名員警會將電話轉接至自稱地檢署檢察官的人,要求民眾將銀行帳戶中的現金匯入專戶,或是全數提領出來交由監管科人員代管,許多民眾一輩子積蓄就此落入詐騙份子手中。
此類型詐騙冒用公權力,利用民眾擔心觸法的心情行騙,而且詐騙集團同樣運用「竄改來電顯示號碼」方式,顯示出警局、地檢署的代表號,還會持續占線避免民眾掛斷,不讓民眾有機會查證,甚至取款的假監管科人員還會攜帶幾可亂真的假法院公文及證件。
3. 裝熟 要求調度金錢
「喂,好久不見,你還記得我嗎?」詐騙集團常以「裝熟」方式打給民眾要求「猜猜我是誰」,接著詐騙份子就會假冒是許久不見的朋友,表示最近手頭緊急需一筆錢救急,要求民眾匯款。
民眾若接到這樣的電話,千萬不要急著問「你是某某嗎?」否則,詐騙份子會輕易得逞。要對付這類型的詐騙,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要求對方先說出朋友的全名,否則就直接掛電話。
4. 網路交友 吸引男性上鉤
此類型被害人以年輕男性為主,詐騙份子透過MSN等網路通訊軟體或網路聊天室聯絡,並盜用年輕貌美女性照片吸引男性上鉤,要求民眾以視訊聊天,錄下不堪影像後恐嚇匯款,否則通知家人,或與民眾相約見面,卻要求操作ATM匯款。
5. 假中獎 要求提供帳號
「恭喜您,抽中了貳獎八十萬元……」,接到這類型電話時先別急著高興,獎金不會從天而降,很可能獎金還沒領到,民眾一生積蓄已成詐騙集團囊中物。
此類型詐騙常以某公司民調做為開端,當您接到民調電話時千萬要提高警覺,過一陣子很可能就會接到中獎通知。對方會以領獎需匯一部份「手續費」為由,要求被害人匯款;或是強調不會要求民眾匯款,但以獎品可換取現金為由,要求民眾提供銀行帳戶,再結合假檢察官凍結帳戶手法行騙。
6. 電話轉接 賺取電話費價差
「您好,您的電話費帳單已經逾期,即刻開始停機,如要進一步查詢請按九……」接到這樣的電話千萬不要急著按轉接鍵,很可能會轉至「受話者付費」國際電話門號,使詐騙業者透過拆帳方式獲取暴利。
此外,退稅、健保費等名目也常被詐騙集團利用,民眾應切記「不輕信指示」原則,寧可撥一通電話去電信公司、稅務機關等單位查詢,一點點麻煩就可省去大筆金錢。
7. 網路購物 貪小便宜錢去無回
網路拍賣網站中賣家形形色色,但有部分賣家會故意將高價物品如手機、筆記型電腦、數位相機或演唱會門票等,以低廉售價吸引民眾下標購買,並要求收到匯款後才郵寄貨品,許多民眾因一時貪小便宜匯款,事後卻收不到商品。
這些詐騙賣家的帳號可能是在對岸註冊,甚至是盜用其他網友人頭帳號,使警方後續追查困難。若要避免遭受網拍詐騙,雅虎奇摩公關許卉妃表示,千萬注意不要購買價格明顯過低的商品,此外,賣家若無提供貨到付款服務、評價及最近交易紀錄不明者,民眾都不應輕易下標。此外,網友宜定期更新帳號密碼,以防遭到詐騙集團盜用。
8. 假公益 詐騙善心善款
詐騙集團利用民眾愛心,假借公益團體之名詐財,例如四川大地震時,就有不肖人士假藉國內某知名宗教團體名義,提供假帳號募款。
依照現行「公益勸募條例」規定,公益團體募款需向內政部社會司申請核准,因此,只要檢查對方開立的收據上是否有內政部核准字號等資料,就可輕易分辨是否是詐騙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