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令人汗流浹背,不論是上學,上班或下田,或在外工作的人,最能解暑的聖品,就是吃一碗冰涼涼又甜蜜蜜的銼冰。
身上和嘴巴裡熱氣直冒,第一口冰吃下肚,那種透心涼的感覺,真的是好棒好棒喔!暑氣頓時全消,難怪夏天賣冰的生意會這麼好。
從劉興欽大師這首打油詩:
夏日樹下賣銼冰,
多種加料花樣新;
一碗尖尖顏色多,
大家吃得很開心。
吃冰的歡喜心情、賣冰的地點,以及冰品的形狀全都躍然紙上,加上這張民俗畫的印證,賣冰的,吃冰的,大人也好,小孩也好,都是一幅快樂滿足的模樣。
早年台灣還是個農業社會時,賣冰的,根本沒有像現在這樣美觀舒適的店面,都是在路邊搭個帳棚,或在家門口擺個攤子,就是做生意的店面了。再擺上幾張簡陋的桌子和凳子,生意就應接不暇了。
小店的工作檯,也是簡簡單單釘起來的檯子,檯子上一個玻璃櫥,櫥內一盤盤五顏六色的甜點,大都是水果類的,像李子、梅子等等,但都不像現代冰品一樣用新鮮的,而是醃漬過,而且顏色鮮豔,還有切成絲狀的,不知是什麼水果做成的。
工作台上的主角當然是那台銼冰機。早年的銼冰機是手搖的,老闆在機器的上層放一塊冰,下層放一個碗,機器轉動以後,中間的銼刀會將冰一層層削下來,落在下方的碗裡面,冰屑越堆越高,等著吃冰的人越看越開心,冰當然是越大碗越好,堆得既高又尖,吃起來才過癮啊!
比較有錢的人,會叫酸梅冰,李子冰吃。店家就在冰上面擺上一些紅紅綠綠的水果料。因為加了料,所以賣得比較貴些。
一般人吃清冰比較多,價錢也便宜。清冰,顧名思義就知道除了冰,就只有糖水。老闆在一碗堆得既高又尖的銼冰上面,淋上各種顏色的果汁,一碗冰端到客人面前時,五顏六色,非常好看。
看到這色彩鮮豔的銼冰,真叫人口水直流,不吃它一碗真是受不了哩!拿起湯匙吃一口,哇!真是美好的滋味,冰冰的,甜甜的,直往喉嚨裡滑下去,滑到哪裡,涼到哪裡。多吃幾口以後,就感到通體清涼,從頭到腳暑氣全消除啦!
夏天吃冰,真是一大享受,不分古今中外,不分男女老少,吃冰時的心情都是一樣幸福的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