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年台灣面臨三個政治的反轉,是重要的歷史分水嶺,第一個反轉是政黨輪替,第二個是民進黨還沒準備好在野,第三個是偵辦卸任總統的司法vs.政治的轉型。
政黨二度輪替是第一個反轉,無庸置疑,中研院士余英時接受專訪時表示,本土化不等於台獨,也不是那個政黨的專利,只要透過民主程序、由人民選出的政權都代表本土,一語道破所謂國民黨是「外來政權」的妄語。
但強調「準備好了」的馬政府,卻是「準備不周」,政績不佳、官員頻頻失言道歉,民調支持度大幅下滑,這雖是全球經濟不景氣使然,各國情況都相同,但馬、劉及內閣不能明快處理、因應,也是造成民怨的因素。
第二個反轉是,民進黨還沒準備好在野。面對八年失敗的執政,民進黨不思反省,反而採取不承認、不反省、不認帳、不悔改及沒有錯的「四不一沒有」,主席蔡英文聲稱要領導一個「有執政經驗的在野黨」,但繼續以「本土=愛台灣=可以原諒一切」的二分法來論述,及聲稱要走「議會路線」,卻仍走上街頭流血抗爭的政黨,看不出已準備好要當合格的在野黨。
第三個反轉,是偵辦卸任總統的司法vs.政治的轉型。民進黨執政時,對昔日國民黨的弊案、不當施政,倡言要以「轉型正義」處理,並聲稱這是基於無可批評的「愛台灣」理由,因此做了許多「轉型正義」的事,但二度政黨輪替以來,檢調偵辦扁家貪腐洗錢疑案,卻不被民進黨稱為轉型正義,反而稱是「秋後算帳」、「追殺」。
陳前總統遭羈押,本土社團說是「對台灣人的侮辱」,「台灣人民不能接受」,民進黨也聲稱「兩千三百萬人不能接受」,明顯都在撕裂族群,難道認同羈押涉貪前總統的民眾,不屬於兩千三百萬台灣人之一?
展望新的一年,振興經濟、兩岸和平、參與國際社會,雖都是馬政府讓台灣振衰起敝的工作,但兩黨政治已成形,如何使三個政治反轉在新年度轉向正面,特別是能否查清各項弊案,做到真正的轉型正義,才能拉升人民的滿意度。
至於民進黨,由於民主政治需要制衡,誰也不願見到最大的在野黨沒落,因此如何走出所謂「追殺」等負面思考,與涉貪的前總統切割、不再撕裂族群,將是能否再為選民接受的關鍵。
潘耀明(台北市/大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