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期待金鼠年即將過去,卻是不堪回首,台灣在金融海嘯下,台灣經濟負成長,股市萬點行情不但沒出現,指數還腰斬再腰斬,唯一能確定的就是不確定,及千金難買早知道。

即將來到的牛年,台灣經濟能否「牛轉乾坤」,寄望於政府痛定思痛,重新發現、訂定台灣經濟新座標,使希望與機遇並存,就讓我們一起近距離展望二○○九年台灣經濟趨勢。
金融危機首先衝擊的是實體經濟,由於外國訂單大量減少,台灣企業破產速度非常快,也就是說,台灣傳統依賴出口,以「高性價比」產品獲得大量收益的的原先發展模式,顯然難以維持了。
此外,人們對金融信心大失,各國央行同步大幅減息,邁向「零利率」時代,各國同時採激進的行政擴張手段,防止經濟滑入大蕭條,這種全球同步的超積極貨幣、財政政策,在歷史上極為罕見。
從政策角度看,各國央行向零利率衝刺,可是利率彈藥用盡,就會束手無策;幾乎所有政府都釋出史上罕見的財政刺激方案,台灣是以發放消費券刺激消費,政府並採迅速果斷措施,為困境中的企業和銀行注資紓困,力挽金融海嘯的狂瀾。
長遠來看,美國聯準會前主席葛林斯班在任內所製造的信用泡沫,是史上未見,隨之而來的擠泡沫過程,自然是既痛苦又漫長,美國人的過度消費模式已破產,接下來的調整方式及方向,不僅影響美國經濟,亦影響全球貿易,甚至世界經濟振興的模式。
雖然G20國領袖誓言維護自由貿易,國際貿易的管道大體暢通,但現今台灣失業、社福保障和再就業配套措施,仍然心餘力拙,筆者認為,由於各國央行和政府已採取各種緊急措施,基本上使全球金融體系崩潰的風險消失,雖然金融業的最壞時間已過去,但接踵而來的是經濟衰退,以目前的信貸收縮和就業惡化情形來看,衰退的深度、廣度可能超出想像,恐怕是一九二九年大蕭條的翻版。
不過,「冬寒極處春即至,一年之計在於春」,展望明年,台灣首先要打破過去緊跟美國的經濟模式,及認為市場國際化就可解決所有問題的心態,尋找自己的發展座標和新的價值定位;政策方面切忌人云亦云,要冷靜觀察,看中機會就飛速出擊,布局要快又重、措施要準而實,務必一擊必中,因為這樣既節省了有限的子彈,也免於見樹不見林。
如能如此,就可顯現政府發展經濟的實力,和保障人民就業的決心,讓國人重拾信心,齊力提振經濟。
江臥龍(深圳/台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