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特拉維夫電】耶穌的父母約瑟與瑪利亞恐怕沒料到,二千年後追隨他們前來伯利恆朝聖的人們,需先穿過三層樓高的安全圍籬,通過軍管的嚴密證照查驗,才能換得一張許可入境證。
巴勒斯坦約旦河西岸伯利恆,耶穌的降生地,以往該地每年接待的朝聖者與觀光客可達百萬人;二○○○年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爆發奧斯陸戰爭,以軍曾一度占領約旦河西岸的雷馬拉市以及伯利恆,以致朝聖的信徒與觀光客銳減,二○○二年衝突最激烈時,造訪伯利恆者不到八千人,近來以巴衝突緩和,今年參加子夜彌撒的人數即有一萬二千人。
觀光客雖回升,但當地民眾對未來前途卻茫然。過去七年間,基督徒人口不斷流失,全市近三萬人口中,三千人已陸續遠離家鄉。剩下人口中,逾六成不僅失業,且生活水準低於貧窮線之下。
離開耶穌的降生地,往北一路穿越耶穌的故鄉拿撒勒,來到新約聖經所載耶穌「祂自己的城」迦百農。
伯利恆因位於西岸被安全圍籬阻隔,失去耶穌降生聖地的應有光彩;迦百農則因位處以色列境,又靠近全世界海拔最高的淡水湖加利利海,仍有生命活水的朝氣。
這座古城如今遍滿著耶穌傳福音顯神蹟的遺跡,包括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的五餅二魚大教堂,在加利利海底發現的第一世紀木船,考證為新約聖經所記載,耶穌在加利利海平靜風浪的確據,以及祂教訓人的會堂遺址。
尤其鄰近約旦河與加利利海交界處的耶穌受洗地,一面長牆寫滿各國不同文字,皆為描述耶穌被施洗的經文,更有萬王之王的寓意在此彰顯。
一邊是阻絕巴勒斯坦人與外界聯繫的圍籬,一面為歡迎全球信徒來此朝聖的榮耀長牆,以色列人以安全為由,對兩處聖地不同對待,所換得卻是伯利恆與迦百農兩種極端差異的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