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記憶中的小店,有著普通─其實有點俗氣─的名字,類似興隆、得旺,或是寶慶這類的店名,但是附近的顧客大多只會稱它「小店」,沒有人記得它的名字。
店裡站立著舊舊的木製架子,高矮不是很劃一,上面陳列有孩子們垂涎的零食,或是主婦們實用的烹飪材料,麵粉、砂糖、高級精鹽等。架子邊上吊掛著相連垂地的小包點心麵,以及一本十元、薄薄的漫畫書;冰櫃裡塞滿琳瑯滿目的各式便宜冰品和手工餃類,走道的寬敞處,還有一箱箱標貼著「菸酒公賣局」出品的米酒,或是一筐筐雞蛋。門口擺放一張有抽屜的舊朽老桌子,就權充收銀台了。
在台北生活的這幾年,偶在路上發現一間這樣的小店,心裡便震撼許久。在便利商店環伺的今日,這樣的小店還能遺孓至今。在門口偷偷窺看,店中擺設就是記憶中的那樣,但是卻沒有客人上門。看上去暗暗的,心驚,難道小店已經失去原來溫暖的顏色了嗎?
所幸,我在它的門口發現了一分感動。
店主人在門口置了一張板凳,放著陳舊的金屬大水壺,上面覆了一只塑膠杯,然後掛了紙板,寫著「奉茶」。上面的字跡略有模糊,紙板嚴重褪色,卻有一股大大的感動對著我襲來。
「溫暖,還沒褪色。」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