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論說文」,則包含「議論」和「說明」兩部分。
這兩類文章,旨在探求事物的來龍去脈,藉以傳達科學及知識性的意見,因此在風格上要求冷靜客觀的分析,一般常用於論述抽象無形的主題。
先說「議論文」,「論」是指論、討論、研究,須對一件事、一個問題提出個人見解或主張,富有主觀色彩的論斷,通常題目帶有「論」、「說」、「談」等字眼。試舉〈哀他生不逢時〉一文為例:
「兩千一百年前,屈原懷著無處投訴的沉冤,葬身在汨羅江的魚腹中,儘管大詩人可歌可泣的一片忠心,為後代樹立了典範,他自己卻承受著投水後垂死掙扎的痛苦,未曾得到任何支持的力量。
假使有人提醒屈原,江水灌進口鼻,胸肺吸不到半點空氣時有多難受;且當他的魂魄迷離失所,飽嘗長年消散於寒水中的無盡折磨,又是多麼孤單,如果再給他一次選擇,他會怎麼做?
以屈原這樣把自己的命運和孤臣連在一起的不妥協個性,想必仍會堅持地說:不,我不後悔!所以他要不是被重用,即是被放逐;千千萬萬個歇斯底里的讀者,只能以充滿痛惜與驚愕的心情,瘋狂的擲粽子來懷念他。
屈原投江,是君王不再眷戀他的廉潔正直,而他又不肯遠走高飛苟且偷生的結果。在賢士放逐、身窮名絕的處境下,他能怎麼辦……人生際遇,得志時,出將入相,造福人群;不得志,漁樵耕讀,修業自省,這麼淺顯的道理屈原不明白嗎?
更何況明知他跳下汨羅江後,楚王依舊昏庸不明,朝政也不見起色,何不學學其他被貶謫的官員,瀟灑的掛冠求去,安富尊榮或者讓清風朗月陪伴一生……都是性格使然吧,有怎麼樣的個性,就會造成怎麼樣的命運!」